京劇“唱響之旅”11日下午在臺北上演《狀元媒》,至此,“2012年兩岸城市文化互訪系列——北京文化周”圓滿落幕。
“唱響之旅”自7日起為臺北戲迷接連獻上《龍鳳呈祥》《紅鬃烈馬》《四郎探母》《珠簾寨》《狀元媒》五臺大戲,吸引眾多臺北民眾爭相感受國粹之美。臺灣青衣頭牌、梅葆玖入室弟子魏海敏加盟演出《紅鬃烈馬》,兩岸名角同臺演繹為此次“唱響之旅”平添一抹亮色。
為拓展深化兩岸京劇文化交流,每晚演出前北京京劇院還在中山堂前廳展示京劇服裝,普及京劇常識,講述幕后故事;北京京劇院名角還在臺北開展戲迷講座、校園覓知音等交流活動,帶動島內京劇熱。
此次京劇演出是北京文化周的重要板塊,但卻以純商業(yè)模式運作。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杰對記者說,市場是檢驗戲曲藝術群眾基礎的重要試金石,符合市場需要的傳承創(chuàng)新,才是傳統(tǒng)文化現代復興的長遠之道。
談及此次商演市場反應,北京京劇院副院長劉宇宸表示,臺北票房一票難求,幾乎場場滿座,臺灣戲迷很“懂戲”,讓演員感動。第九次赴臺演出的著名張派青衣王蓉蓉對臺灣戲迷的專業(yè)、執(zhí)著印象深刻。她說:“戲迷的堅持與認可,是兩岸京劇交流的群眾基礎。”
在現場,記者看到了拄著拐杖來看戲的戲迷陳宏先,85歲的他盡管腿部不便,卻依然一場不落地看完5臺大戲,意猶未盡。79歲的黃良成老人面對鏡頭更是紅了眼眶。15歲就來到臺灣的他,依然不改四川鄉(xiāng)音,更念念不忘國粹京劇藝術之美。他現場唱起了《四郎探母》的片段,“感謝北京文化周,讓我們在臺北也產生一種強烈的文化歸屬感、認同感和心靈的共鳴!秉S良成說。
“2012年兩岸城市文化互訪系列——北京文化周”,為寶島帶來悠久厚重的文化藝術饗宴。臺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文化就是生活,北京與臺北,通過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學藝術等全方位的交流、碰撞,更多了解彼此特色,兩個城市的民眾也因此更深入地走近彼此。劉宇宸說,希望未來兩岸城市之間展開更多大規(guī)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記者 任沁沁 張承志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