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中國臺灣網 栗琰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0日北京消息 今天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回顧這一個世紀的時間,中國從貧弱不堪、任人欺凌到挺直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無人可小覷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前,中國臺灣網就民革中央在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中的作用、辛亥革命百年對海峽兩岸關系的啟示等問題,獨家采訪了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他認為,紀念辛亥革命要繼承發(fā)揚民族精神!
民革中央積極投入辛亥百年的紀念活動中,亮點紛呈
中國臺灣網:去年民革中央曾提出了《關于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建議》,被評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F在距辛亥百年紀念日已經越來越近了,民革方面準備得怎么樣?
鄭建邦:去年兩會上民革中央就提出了關于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提案,受到了全國政協的高度重視,被評為當年全國政協的重點提案,我們還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活動方案,而不是只紀念這個日子,F在看看中共中央所做的安排,基本涵蓋了民革的意見,有的可能比我們想的更周到更細致。作為一個民主黨派,特別是作為民革這樣一個帶有特殊色彩的黨派,提出這樣一個建議是適宜的。為了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們協助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開展一系列活動,配合全國政協做了相當多的工作。
中國臺灣網:民革中央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紀念活動有哪些亮點?
鄭建邦:民革為了做好這項紀念活動,早在去年就籌劃了一系列的活動。比如,我們和國家圖書館合作開展了關于紀念中國辛亥革命的講壇,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做了第一講,今年3月我陪周主席去臺灣訪問時,臺灣中山大學一位教授還提到周主席的演講,稱他看了很受啟發(fā),說明講座很有影響。我們還辦了辛亥革命網上博物館,效果不錯,這是民革中央宣傳部自己辦的。另外我們還出了辛亥革命歷史人物叢書20本,新聞出版座談會也已經舉行了。我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大型書畫展,還有老同盟會會員的遺墨展,無論是圈內、還是圈外的人士都認為這個畫展搞得非常好。不僅在北京,我們在幾個省市也做了巡回展。剛才我接待了重慶市政協邢主席和重慶市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他們鄭重提出了,希望在重慶巡回展的時候,民革中央多去幾位主要領導。
民革中央還舉辦了一系列紀念辛亥革命的座談會、研討會。先是6月份,與歐洲的僑旅們、歐華會和歐洲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舉辦了一場座談會。9月2日,在人民大會堂和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舉辦了一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座談會,民革中央周主席、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尤藍田副部長和解放軍的3位退役上將,以及許多各方面的專家學者都出席了。另外,9月29日,我們在民革中央禮堂隆重舉辦一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座談會,這是民革中央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主論壇。周主席和民革中央在京的領導悉數參加。前幾天,我率領民革中央的參訪團到美國,沿著當年孫中山先生奮斗的足跡走了好幾個地方,在檀香山、夏威夷,我們和當地的僑界在中山先生的銅像前獻花,共同緬懷中山先生;后來到了洛杉磯、舊金山、紐約,和當地的僑界社團共同開展了紀念辛亥革命的座談會、研討會、大型的文藝晚會。中秋節(jié)那天晚上我們是在舊金山過的,20多個僑界社團的100多人宴請我們,氣氛非常熱烈。最后一站我們到了華盛頓,參加了以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為主要議題的全美和統(tǒng)會高峰論壇,我還代表民革中央在論壇上發(fā)言,各方面的反映不錯。民革中央在海內海外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做了我們該做的工作。
民革老一輩領導人當年曾追隨孫中山,民革對中山先生有著特殊的感情
中國臺灣網:8個民主黨派,為什么民革中央對中山先生感情這么深,對辛亥革命情有獨鐘,把紀念辛亥革命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呢?
鄭建邦:辛亥革命對近代的中國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第一點,不論是任何一個政黨或者是一個社團,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在辛亥革命100年之際,好好地回顧和總結這場革命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們今后的前進和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啟迪。我認為中共中央把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列為今年全黨全國人民的兩件大事之一是非常正確、很有道理的。不論任何黨派都應當隆重紀念,其實很多兄弟黨派也是這么做的。第二點,民革中央對中山先生和當年他領導的革命是情有獨鐘的。因為我們老一代的領導人,比如宋慶齡、何香凝、李濟深等,都是中山先生最忠實、最堅定的革命戰(zhàn)友。從當年的反清武裝起義,到后來的反袁護法二次革命,包括1924年的第一次國共合作,這些人都義無反顧地追隨著中山先生。這些革命前輩都是響當當的國民黨的左派,后來也成為民革老一輩的領導。民革有著這樣一種政治傳承,所以我們要隆重地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學習先賢的革命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正氣,以寬廣的胸襟處理兩岸關系
中國臺灣網: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來看當前兩岸關系,有什么啟示?
鄭建邦:這個問題我覺得問得非常好,也很切合實際。我在美國幾個城市都是即興演講,就專門談到這個問題。100年前的這場辛亥革命,對中國的近代歷史產生了深刻影響,它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100年后的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有些問題看得就比較清楚、比較客觀。我在美國跟僑界的朋友們講,辛亥革命的巨大成果有三點,這些僑界的朋友們都頻頻點頭。
其一,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黨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敗統(tǒng)治,終結了在中國綿延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創(chuàng)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這個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不論對中國還是亞洲都有著深刻而重大的影響。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低估這種革命成果所產生的意義。不能因為后來很多革命的成果被篡奪了,或者事情的發(fā)展不盡如中山先生和其戰(zhàn)友的意愿,就來貶低這場革命的成果。我們不能苛求前人經過一次革命就把所有事情都做完,這是不對的。
其二,這場革命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正氣。當時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黨人人數不多,但他們最可貴的是真正地以民主、國家前途和命運為己任,而不顧及任何個人的私利。我是湖南人,我到過黃克強(黃興)先生的家,在長沙縣。他把家里的房子當出去過兩次,用來作為革命的經費,他的座右銘是“篤實、無我”。還有當時中山先生的許多戰(zhàn)友,都是 20多歲、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在和平年代里他們是做學問的、是讀書的、教書的。他們的家世都很優(yōu)越,不是活不下去、鋌而走險的,而是毅然拋棄自己的一切,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參加革命。這種精神無論到了什么時候都是我們永遠要牢記、緬懷、學習的。這種革命志士的精神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
其三,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爆發(fā)時,從歐洲啟程,途徑新加坡,才回到中國。這一路中山先生密切關注國內的政治形勢和軍事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在興中會成立時,中山先生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恢復民國、平均地權”的十六字方針,這也是當時革命黨人的革命宗旨。但是,在辛亥革命爆發(fā)的關鍵時刻,他在新加坡有個重要宣誓:革命黨,我們愿意接受清室退位來換取中華民國的成立。后來他到了上海,接觸了當時聚集在上海的立憲黨,和他們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談,不斷做他們的工作,最后換取了立憲黨對以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的支持,為后來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最寶貴的支持。當時革命黨人的力量很小,如果沒有立憲黨人的支持,中華民國是很難創(chuàng)建的;蛘,如果中山先生不及時調整“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綱領,可以設想,如果革命一成功就把滿族人都趕到關外或是國外或是什么地方,民國不但成立不了,就算成立也會很快解體。因為那時幾百萬滿族人已經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把滿族人驅逐出去,還有回族人、藏族人、蒙族人,這還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嗎?不是了。所以中山先生提出了“五族”共和,這個思想展現了一個革命家博大的胸襟,也體現了非常高的政治智慧。所以我剛才講,100年后的今天回過頭看,有些事情反倒看得比較清楚,這都是值得今天我們深刻反思的。
剛才,您問我,對今天兩岸關系有什么啟迪?我在美國講,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是紀念什么?是找回當年先烈、先賢們那種精神、那種氣概,這是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真正意義。而不是我們兩邊在爭名分、爭遺產,爭誰是中山先生的徒子徒孫、誰是中山先生的門徒、誰應當拿什么稱號。今天在解決兩岸的問題上,都應該有一個寬廣的胸懷,登高望遠,展現出政治智慧,這樣兩岸關系才能進一步和平發(fā)展。按照胡總書記提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的16方針來處理兩岸關系。我覺得這和中山先生100年前政治上的舉措和宣誓是一脈相承的。
青年人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
中國臺灣網:青年人接觸互聯網比較多,請您談談青年人。
鄭建邦:我在美國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今年兩會期間我也談了這個問題。后來我陪周鐵農主席到臺灣去訪問,我也講,今年辛亥革命100年,不是說我們這個會議多么隆重,規(guī)模多么大,我們投了多少錢,建了多少場所,而是要真正地去體味、去感悟、去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先輩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我在美國講,100年后的今天,我們中華民族、中華神州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如果我們這個民族一旦失去了前輩們的這種精神、這種氣概,我們得到的東西都會丟失,我們這個民族還會再次沉淪。所以一個民族的精神、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最重要的。而100年前,辛亥革命志士們所展示的這種精神和氣概,就體現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正氣。100年后的今天,我們無論是生活、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條件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如何繼承好、發(fā)揚好先輩的精神和傳統(tǒng)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所以如果說對兩岸的青年人有什么寄托,我就說一條:不要忘記自己的責任。如果一個人只追求自己和自己家庭的小利益而忘掉了自己所肩負的國家、民族和社會的責任,那么這個人的追求很難說是高尚的追求,也很難完成前輩們對我們的寄托和期望。對于這一點,我想不僅是兩岸的青年人,所有的中華兒女同樣要謹記。
中國臺灣網:謝謝鄭主席接受我們的采訪。 (記者 栗琰)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接受本網記者專訪。(中國臺灣網 栗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