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臺北國際書展2月2日至6日在臺北世貿(mào)展覽館舉行,邁入第20屆的臺北書展,已成為全亞洲最具文化特色的書展之一。
大陸作家參展成亮點
本次書展上,兩岸青少年圖書交流版權簽約儀式、“大陸80后作家筆下的臺港文化生活”座談、大陸作家郭敬明新書簽售、大陸漫畫家夏達、姚非拉和插圖畫家小強COCO參加的動漫主題館活動,以及首次為香港出版界設立的“香港館”,都在提醒著人們,臺北書展不但是愛書人每年引頸而望的文化饗宴,也成了觀察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
大陸作家的助陣成了書展的亮點。這次是夏達第二次到臺灣,話不多的她即便不開口,光是氣質和外貌就成功吸引了粉絲們的閃光燈,而簽售新書的郭敬明,也在現(xiàn)場引起不少騷動,許多書迷紛紛要求和他拍照留念。
“讀字車站”擠滿了人
每年的臺北書展,島內(nèi)外大小參展單位多達749個,大出版社書籍多、活動多,偌大的攤位面積很難令人忽視。
就在眼睛與步伐都逛得有些疲累時,記者眼前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小車站”令人駐足。原來,這里是“讀字車站”!败囌尽崩,售票區(qū)成了作家講演活動區(qū)、墻面上列車時刻表變成活動時刻表,一張張小車票化身成小書簽,地上的行李箱隨意擺放了幾本書……
“讀字車站”是島內(nèi)一些獨立出版社集合參展的創(chuàng)意載體。發(fā)起者之一劉霽表示,他們以特色取勝。果然,小小的“車站”里擠滿了人,不少人拿著相機東拍西拍,拍完了便開始翻書,于是,這些較小眾圖書有機會被更多人看到。這里每天有不少作者過來與讀者交流,還有鐵桿書迷每天都來守候喜愛的作者。
紙箱堆砌的“未來市”
你能夠想象2050年世界的模樣嗎?在臺北書展上的一個創(chuàng)意展位,一個個紙箱層層堆砌,里面鑲著創(chuàng)作者心中對未來的想象。
來自日本的漫畫家,有感于大地震中核災難對日本的破壞,希望到2050年,核電廠全部變成開放參觀的博物館,沒有人會再使用它;來自德國的創(chuàng)作者則本著環(huán)保理念,描摹2050年高科技的節(jié)能腳踏車,能夠滿足整個世界的運輸需要。
由臺北哥德學院策劃的“摩根未來市”漫畫展,集合來自海峽兩岸和德國、韓國、日本的17位漫畫家,以1年的時間,用紙和紙箱裁剪出2050年的“世界”,讓書展上的觀眾感受環(huán)保和文藝完美融合的魅力。
臺北哥德學院主任魏松表示,“摩根未來市”將上傳到網(wǎng)絡分享,傳達環(huán)保理念,宣揚綠色閱讀。他強調,以漫畫等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解讀嚴肅的環(huán)保議題,更能激起人們對公共議題的關心和好奇。
明古籍大戰(zhàn)猶太經(jīng)卷
畫家文征明的玄孫女文俶所繪的《金石昆蟲草木狀》,是古代少見的動植物生態(tài)史圖鑒;食療家韓奕撰寫的食譜《易牙遺意》,則記載了150多種食物調理、制作的方法;包括明萬歷刊本《牡丹亭》在內(nèi),共有53冊明代古籍,由于它們已經(jīng)數(shù)字化,觀眾還可以用電子閱讀器來點擊閱讀……
今年臺北書展配合古籍文獻展——明代文人的“樂活”方式,展現(xiàn)了400年前古代文人尊重自然、從容緩慢的生活步調,和現(xiàn)代“樂活”觀念遙相呼應。
但是,它們并非是書展現(xiàn)場年代最久遠的文本,因為展示區(qū)中還有全臺僅有的一部《猶太妥拉經(jīng)卷》,該經(jīng)卷所使用的字母從古亞述文字延續(xù)至今,書寫方式與3300年前摩西寫的首部《妥拉》完全一樣。該書正統(tǒng)制作過程繁復,卷軸只能由專業(yè)并虔誠的抄寫員親筆寫成,如果寫錯1個字母就必須整部重寫,因此彌足珍貴。
兩個展覽一中一西,都古雅厚重,在書展現(xiàn)場交相輝映,形成一種奇特的時空對照,吸引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本報記者 任成琦 王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