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實現(xiàn)“三通”已經(jīng)五周年了,最大的變化是人員往來更加便利了,F(xiàn)在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到機場上飛機直接飛臺灣兩三個小時就到,比如說我(從臺北)到上海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現(xiàn)在我們覺得習以為常,可是這在五年之前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在2001年1月1號,那時候是雙方先從“小三通”開始,從金門開船到媽祖去。當時即使是船運把人帶到廈門去,光是這一步就走了很久。當時兩岸之間的溝通是有限的,彼此的信任也是非常有限的。
從“小三通”邁出第一步之后,2003年的春節(jié)有一個包機,當時我在上海的浦東機場,當我看到華航的飛機降落在浦東機場的時候,心里是非常激動的。我采訪過那么多兩岸的新聞場合,但在那個場合心里真的是非常感動。那真的是兩岸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就是臺灣的飛機可以正式降落在浦東機場。這件事情的背后,有臺商的努力,也有兩岸積極促成這件事情的努力。
兩岸現(xiàn)在一周有670班航班,大家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我們回過頭去看的話,這個過程其實是兩岸之間一步一步去克服一些障礙,大家慢慢去推動才能夠達到,是很多人幕后努力的結(jié)果。
兩岸“三通”一開始是大陸喊出來的,臺灣當時是抗拒的,因為覺得會危害到臺灣的安全,會有各式各樣的考量。事實上“三通”直航五年以來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當時很多人為想象的一些問題和障礙都是不必然的。我覺得直航和“三通”很大的意義就是讓兩岸之間的往來不僅方便,而且更加密切。
過去上海的臺商是非常多的,直航之后,大陸之前一直在力推讓上海的虹橋機場和臺北的松山機場能直接對飛之后,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臺灣和大陸一些往來密切的城市慢慢形成了一個所謂的“一日生活圈”。過去因為沒有“三通”,沒有直航,一個臺灣人要到上海去有一個緊急的公務(wù)起碼要安排兩天的時間。我有一個學(xué)妹,她在一個臺商公司工作,她現(xiàn)在接到會議之后,早上出發(fā),晚上就可以回來。類似這樣的“一日生活圈”在過去是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所以直航和“三通”其實讓很多大陸和臺灣的民眾更好地兼顧工作和家庭生活。
那么“三通”是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就夠了?其實還不能夠這么確定。我覺得如何讓兩岸之間更加融合,往來更便利,我們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臺灣知名媒體人 林澤宏)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