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孔廟大成殿。
參加“書福道”的學(xué)童。
上演孔子的劇目,還有什么劇場比孔廟更情景交融?
臺北推出一系列活化孔廟的活動,讓這座莊嚴(yán)肅穆的殿堂,化身為亦真亦幻的劇場,化身為如臨其境的講堂。
孔廟講習(xí)
不由自主生虔敬之心
“今天,我們要寫的是‘行善’!
1月的一個午后,臺北孔廟儀門門廊上,木桌椅擠在紅色廊柱間,二十幾個不到十歲的兒童排排坐,聽何正一老師的書法課。老師清亮的嗓音,兒童輕淺的笑聲,宛如冬日的炭火,驅(qū)散冷清孤寂,留下溫暖安寧。
百多年歷史的臺北孔廟,仿佛鬧市中的隱者。門前大龍街,人來人往。一壁之隔的孔廟,除去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大多時鳥鳴蟲嘶,葉落有聲。
從2010年秋末至2011年夏初,臺北市政府啟動了一項孔廟歷史城區(qū)觀光再生計劃,包括情景劇“孔廟傳奇三部曲”、“舞動儒風(fēng)”古禮祭典展演與體驗等一系列活動?讖R由此從“望之儼然”,走向“即之也溫”。
書法課就是“舞動儒風(fēng)”系列活動之一“書福道”。何正一從事書法教育多年,在孔廟殿堂內(nèi)講課還是頭一次。站在供奉著夫子牌位的大成殿前,面對至圣先師,他說“不由自主多了尊敬之心”。
大成殿前的祭臺,也是渾然天成的舞臺,但上演情景劇還是頭一次。每周六晚是“孔廟傳奇”三部曲的固定時間。殿前廣場、門廊間,一排排塑料凳拼出觀眾席,劇場實在簡陋;但背后是雕梁畫柱、莊嚴(yán)宏偉的大成殿,背景又華麗無比。
臺灣六藝劇團團長劉克華是“孔廟傳奇”三部曲的導(dǎo)演。他說,在孔廟演出肯定要受限于場地。比如,不能隨便釘釘子,燈光設(shè)計不能像其它劇場那么隨心所欲,但孔廟自有一種質(zhì)感。“在其它劇場里表演古代劇目,會與現(xiàn)代化的劇場有強烈反差。這里演出與劇場十分契合。演員先多了虔敬之心;觀眾也會有穿越時空的感覺,更容易入戲!
而且,這是“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孔廟,訪客不僅要懷尊敬之心,還需走過一段長而曲折的路,才能到達劇場。這條路被導(dǎo)演直接編入劇情——觀眾從黌門進入,禮門前,身穿漢風(fēng)服裝的工作人員上前打躬作揖,奉上清茶,解渴稍息。而后,工作人員手提宮燈引領(lǐng)大家,走過泮池、萬仞宮墻、欞星門……燈影綽綽中,工作人員輕聲細語介紹:“看到狀元橋上的竹形欄桿嗎,這象征孔夫子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孔廟所有門上都沒有楹聯(lián),這是因為在孔圣人面前,無人敢班門弄斧……”
劉克華說,這條路線正好幫助觀眾完成時空轉(zhuǎn)換過程。觀眾經(jīng)由古建筑,配以古禮儀,逐漸走出都市的熱鬧喧囂,進入古意幽幽的情境。
典籍不老
為童心埋下先賢種子
“為什么要學(xué)習(xí)《論語》?為什么要讀經(jīng)?”一個名叫皓皓的小學(xué)生發(fā)出這樣的疑問。這是“孔廟傳奇”三部曲的第二部《童游孔廟》。
活化孔廟,傳承文化,至難至重是兒童。《論語》的文言文,如何讓兒童明白?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如何濃縮進一小時的情景?既不能曲解孔子思想的本意,又要讓兒童接受并喜歡,難矣哉!
《童游孔廟》講述皓皓不喜歡讀經(jīng),他無意中回到了2500多年前,遇見孔子及其弟子,得以親身感受孔子講學(xué)的風(fēng)采、了解佾舞的禮制意涵,并一同經(jīng)歷了陳蔡之困。為了幫孔子解難,皓皓想出用古代人不曾見過的氣球嚇退敵人。
劉克華說,最初嚴(yán)謹(jǐn)?shù)膶W(xué)者反對氣球的安排,認為孔圣人怎么可能與氣球聯(lián)系在一起呢?最終他們說服了學(xué)者,“劇本講的就是皓皓穿越了時空,邏輯上沒有問題!边@個設(shè)計,背后是天馬行空的童心。當(dāng)然,最終起到退兵作用的還是孔夫子的儒家智慧;孟肱c現(xiàn)實、嚴(yán)肅與童趣,找到了平衡點。
劇本也使用了大量“之乎者也”的典雅中文。劉克華捏了一把汗,“不要說兒童,可能連一般觀眾都看不太懂,會不會看到一半,就拍屁股走人了?”不想,《童游孔廟》去年12月11日首演,800多位觀眾擠得滿滿登登。因為座位有限,還有200多人站著看完了一個鐘頭的演出。
1月,臺北時雨時晴。每周六晚的情景劇,至少仍有二三百位觀眾趕來捧場。一些學(xué)齡前兒童都看得津津有味,沒有離席亂走。散場時,一位調(diào)皮的男孩口中念念有詞,原來是劇中孔子不斷重復(fù)的“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論語》警句。一位曾家小妹并不理解“智、仁、勇”的智慧,不過,她說,孔子是個值得尊敬的讀書人。
參加者多是兒童的還有“書福道”。除了教寫書法,“書福道”的老師每天也會教一句《論語》,何正一那天教的是“巧言令色”。寫著“行善”兩個字,何正一不忘順便教導(dǎo)小朋友:“長大了賺到錢,不要只放在自己口袋里,也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焙⒆觽兛赡苈牭,也可能沒聽到,仍在縱興揮毫,一雙雙小手寫得無拘無束。
活化孔廟、傳揚儒家思想實在是大題目,當(dāng)孩子們舉著自己稚嫩的作品,站在大成殿前合影時;當(dāng)孩子們偶爾記起某個冬夜看到讀書人孔子以智退兵時,在他們心中或許也就埋下了一枚種子,一枚先賢留下的種子。
六藝傳承
一個劇團的不謀而合
每場演出,最緊張的觀眾恐怕就是劉克華。他安靜地站在角落,仔細觀察著劇場反應(yīng)。45歲的劉克華10年前創(chuàng)辦六藝劇團,劇團之名就取自孔子提出的六藝。他自稱從小念了一些傳統(tǒng)東西,“孔子和儒家的思想已內(nèi)化到我們生活的態(tài)度,但一段時間以來,傳統(tǒng)文化精神漸漸在臺灣的教育領(lǐng)域里少了,我們希望用自己的一點力量,用表演的方式宣揚儒家精神!
劉克華說:“這些年來,我們山區(qū)學(xué)校也去,海邊學(xué)校也去。一直覺得,自己與孔子周游列國布道很接近!睂硐氲膱猿纸咏宦纷邅淼钠D辛也同樣接近。六藝劇團因為不從事商業(yè)演出,演出經(jīng)費主要來自政府機構(gòu)或相關(guān)組織對校園的宣導(dǎo)資金,孔廟演出也不例外,經(jīng)費十分拮據(jù)。劇團沒有專職演員,連小型排練都擠在一個租來的小公寓里。不想,劇團竟然可以首開先河登上孔廟大成殿的舞臺,宛如對十年堅持的掌聲鼓勵。
初接此案時,情景劇還只是個抽象的概念,“如何把儒家精神從書本中活化出來,讓普通人更直接地感受到先哲的思想,不只是一種抽象的道理”,更是艱巨的挑戰(zhàn)。
劉克華重讀了四遍《論語》。演員們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他又找來白話版本的《論語》和孔子故事集,讓他們先做功課!芭啪毱陂g,我們像上課一樣,不斷交流、討論,對劇本中涉及的經(jīng)典文字分析再分析!
最終,“孔廟傳奇三部曲”除了《童游孔廟》,還包括已演完的《孔廟情緣》和待上演的《禮運大同》!犊讖R情緣》講述的是臺北士紳籌建孔廟和大陸泉州匠師來臺組織建造的故事!抖Y運大同》則演繹了孔子穿越時空來到現(xiàn)代社會,更堅定他堅持教育和“大同世界”的理念。
劉克華說,“時代日新月異,提倡精神不會落伍,現(xiàn)代人需要尋找做人理念。”他期許,“如果觀眾覺得不錯,我們或許可以做個儒家系列劇,或許可以到大陸各地的孔廟去演出,比如曲阜、北京,可以和大陸民眾有更多的交流!
當(dāng)然,孔廟歷史城區(qū)觀光再生計劃剛剛啟動,很多活動還在萌發(fā)與初創(chuàng)中。不過,可以期許,有劉克華、何正一等一群文化人的堅持,讓孔廟成為文化園地,讓現(xiàn)代人與先賢為伴,夢想并不遙遠。(記者 孫立極)
[責(zé)任編輯: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