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可以預計,進一步做好民生工作將再度成為“兩會”的一個熱議話題。在當前通貨膨脹預期越來越強烈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僅是政府調控政策的主要著力點,也是以人為本、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必要舉措。
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去年以來,我國的物價水平逐月攀升。今年1、2月的CPI雖較去年11月5.1%的高點有所回落,但仍處在接近5%的階段性高位。從目前來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飆升,又給國內的抑制通脹工作增添了不少的變數。比如國際油價持續(xù)大漲并已接近100美元一桶;鐵礦石談判面臨危局,但鐵礦石漲價幾無懸念;國際糧價從2010年10月到今年1月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大幅上漲了15%,與一年前相比更是飆升29%,等等。由此可見,國內外推高物價的力量仍十分強勁,未來通脹的壓力十分巨大。
大多數的經濟學家認為,當下的通貨膨脹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是弊大于利。對勞動者而言,如果工資增長速度低于物價上漲速度,就會導致實際購買力下降,人們實際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對企業(yè)而言,由于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產生市場繁榮、需求旺盛的幻覺,從而盲目擴大生產規(guī)模,形成各種投資浪費和重復建設。當惡性通貨膨脹發(fā)生時,國民經濟就會一片混亂,紙幣貶值、工廠倒閉、失業(yè)加劇等現(xiàn)象層出不窮,使整個國家陷入混亂狀態(tài)。
從不同的社會階層來看,受通貨膨脹影響最大的是拿固定工薪的普通勞動者階層、退休人員和享受低保的低收入人員。這些群體抵抗通脹的能力最弱,也最容易在通脹發(fā)生的時候陷入失業(yè)和貧困。
從目前的CPI指數判斷,我國的通貨膨脹仍處于歷史上較低的時期,屬于可控的范圍之內。但通脹預期強烈往往會對未來物價的走勢形成沖擊。因此,應該未雨綢繆,靈活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將調控目標定在保民生、促民生方面?梢圆扇〉拇胧┲饕ǎ
首先,必須采取多種措施抑制物價水平的進一步攀升。只有物價水平穩(wěn)定下來,并開始逐步回落,人民的基本生活才能有所保障。由于目前的通脹誘因比較復雜,這就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宏觀調控手段和政策組合,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保民生、保穩(wěn)定、保增長的前提下,堅決抑制物價水平的進一步上漲。在當前農產品價格成為推動通脹主要力量的時期,尤其應該重視加大對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保護和扶持力度,努力增加農產品供應并降低流通費用。
其次,加快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增強民眾抵御通脹的能力。由于勞動者的收入水平長期低于經濟發(fā)展的速度,可以考慮將勞動者的工資增長與經濟增速和物價增速相掛鉤。特別注重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和扶助,使他們在物價上漲的過程中不至于降低基本生活水平。
最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龐大的建設性投資也是推動物價上漲的重要力量。如果能夠將更多的投資轉向民生工程,那么不僅能夠扭轉建設領域投資過熱、亂鋪攤子、重復建設嚴重的局面,還能夠大大提高廣大居民的福利水平,同時還有利于從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李長安 原題:抑制通脹就是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