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揭榜時,“狀元”風再起。盡管教育部門多次下達“雪藏令”,可還是擋不住一些地方的炒作熱情。從北京的文理“雙狀元”,四川的“被狀元”,再到海南“滿分狀元”,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勢。
數(shù)載寒窗,金榜題名,以優(yōu)異者為楷模,借鑒其經(jīng)驗,當然無可厚非?涩F(xiàn)實卻走了樣,變了味。人們清楚地看到,在一桿桿“狀元”的大旗下,大張旗鼓宣傳的多是其背后的學;蛩诘貐^(qū)。有些甚至直接拿“狀元”當起了廣告代言。這樣的結(jié)果,客觀上加劇了人們對擇校問題的熱衷,強化了優(yōu)劣學校資源之間的差異。
擇校問題長期以來飽受社會詬病。家長們?yōu)榱俗尯⒆榆Q身“名!,不惜耗費大量物力財力。結(jié)果造成了學校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分布更為不公。重點學校門庭若市、人滿為患,普通學校門可羅雀、冷冷清清。在這樣的背景下炒作高考“狀元”所在學校,就是因為背后有名可得、有績可出、有利可圖,但最后卻是為愈演愈烈的“擇校風”和扶搖直上的“擇校費”推波助瀾,損害的是孩子們接受公平教育的權(quán)益。
其實,在一場考試中拔得頭籌,高考狀元的價值究竟有多大?追捧狀元的意義有多大?大多數(shù)社會公眾都心知肚明。真正值得憂慮的是,高考的沉重分量和當前單一的人才評價標準,導致部分家長不得不以“狀元”為取向,來判斷一所學校的教育水平以及自己孩子的前途命運。在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不盡如人意的今天,如何真正改變對應(yīng)試教育的強化和唯分數(shù)論的評判方式,理應(yīng)引起全社會的思考。
一紙禁令成空文,背后緣由耐思量。不積極拓展多元化的升學渠道,就難以制止好事者對“狀元”的炒作;不改變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現(xiàn)狀,就無法降低家長對培養(yǎng)“狀元”學校的追捧。而作為教育主管部門,理應(yīng)從屢禁不止的“狀元”炒作中看到根源,感到緊迫,努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和多元化的人才標準,才能讓社會的目光從幾個“狀元郎”轉(zhuǎn)到廣大孩子的健康成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