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多家媒體報道,近日,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委書記講話稿抄襲被網(wǎng)民舉報。3月27日,記者通過呂梁市新聞辦證實,上述情況屬實,且在近日召開的交城縣委常委會上,該縣縣委書記李志安已就此事做了檢討。2014年2月19日,呂梁市委書記高衛(wèi)東在該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做了講話,一周后的2月26日,呂梁市交城縣委組織召開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交城縣委書記李志安做了動員報告。網(wǎng)民舉報稱,李志安將高衛(wèi)東原稿中的“我市”改為“我縣”,并對其他細節(jié)做了修改,李志安的講話稿超九成抄襲自高衛(wèi)東的講話。
以反對形式主義等“四風(fēng)”為主要內(nèi)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的講話,竟然是抄襲而來的,這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諷刺。長期以來,一些地方一些部門,已經(jīng)習(xí)慣了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而由此產(chǎn)生的各種匯報、總結(jié)、專題報告等材料的出產(chǎn)量不計其數(shù)。工作量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導(dǎo)致一些單位用抄襲來解決問題。當然,抄也有會抄和不會抄之分,俗話說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抄自己以前的材料、抄東抄西拼湊出來的,一般情況下難以被發(fā)現(xiàn),而直接從網(wǎng)上下載,或把上級講話原文不動只改日期、名稱、數(shù)字的,往往容易被發(fā)現(xiàn)。很不幸,交城縣委書記恰恰敗在此。
其實,縣委書記“抄襲的講話稿”遇此尷尬,并不能全怪于他,在空話套話盛行的官場中,連貪官們的懺悔書都在互相抄襲,一位縣委書記的講話乃抄出來的有何驚奇?抄襲之風(fēng)盛行,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文牘主義的怪胎。這并不是筆者在為“抄襲的講話稿”辯護,而是因為在時下的工作中,各種各樣的文字材料已然成了各級機關(guān)的負擔。無論大小場面,都要準備材料,再對著材料照本宣科;不管大材料、小材料,都要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甚至顛來倒去翻燒餅;不管工作做得好、做得壞,最后都要靠材料說話、看材料說話。文字材料一方面非常“有用”,它的作用功能被人為拔高,上級評價下級單位的政績關(guān)鍵看總結(jié)、看匯報,“光干不說不行”、“干得好不如說得好”似乎成了潛規(guī)則,以致干部政績與“筆桿子”成績分不開。另一方面,材料又十分“無用”,只要開展工作,就需要一大堆的材料,導(dǎo)致材料過多過濫,為材料而材料,于是,敷衍糊弄便成為不少人心照不宣、屢試不爽的“上策”。
說了這么多,并不是說材料、文件、講話、報告不重要,而是說我們不能事事都受制于材料、文件、講話、報告,畢竟它們都只是一種手段工具而已。我們干工作的目的,絕不是為了看材料而看材料,絕不是為了講話而講話。只有工作扎扎實實,材料才能有真材實料,講話才有真實內(nèi)容,否則看上去再好的材料、再好的講話都是空中樓閣、自欺欺人。所以說,抄襲講稿的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文風(fēng)會風(fēng)問題,是文牘主義在作怪,它折射出的是實實在在的“四風(fēng)”之弊。只要各級領(lǐng)導(dǎo)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多講真實感受,多講群眾語言,多講短實新的話,就自然會把自己,也把別人從假大空的材料中解脫出來。如此這般,講話稿何須抄襲呢?(宛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