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敏
8月1日,番禺區(qū)交通局以洛浦街上漖村片區(qū)和石壁街石壁村片區(qū)為試點,正式開通“番微公交1號線”和“番微公交2號線”兩條微公交線路,以解決村民日常出行難題。
廣州城中村因為租房價格便宜,聚集了大量人口。但因為村道狹窄或是非市政道路,大型公交車無法通行,不少城中村都存在著出行難題。番禺開通微公交,應(yīng)該說是一個解決村民出行“最后三公里”問題的好辦法。
但是也要看到,廣州城中村情況千差萬別,番禺微公交雖好,但未必能夠復(fù)制到其他城中村。之前廣州也有不少城中村試行過小型公交,但因為班次、?糠绞、成本核算等現(xiàn)實問題,堅持下來的不多。而目前多數(shù)城中村的公共交通還是以村或街道運營的電瓶車居多,隨到隨走,招手即停,雖然方便靈活,但畢竟不太安全,下雨天也無法乘坐。共享單車本來是一個接駁交通的好工具,但因為停放問題,不少城中村禁止共享單車入內(nèi)。如何解決村中村的交通問題,還真的是一個難題。
提高城中村的公交覆蓋,讓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也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交服務(wù),是政府職能部門的應(yīng)有之義。希望正規(guī)的微公交能夠更多一些,讓城中村出行不再難。對于道路條件無法行車的城中村,不妨結(jié)合每個村的情況來分類處理,有的可以考慮開通小巴,有的通過管好用好共享單車方便出行。只要肯用心,辦法總比問題多。開通微公交需要條件,但便民應(yīng)該無條件。
[責(zé)任編輯:郭碧娟]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