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視《看見》節(jié)目中柴靜與李陽的訪談后,我對李陽的看法瞬間改變了。之前他是以一個比較完美的“瘋狂”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相信不少年輕人有同感。他站在臺上大聲的“喊”英文,臺下的學生(大部分為中小學生)跟著高聲齊喊,那種陣勢,猶如瘋狂的演說家而不是一個英語老師。
從李陽妻子Kim發(fā)微博求救,爆出李陽“家暴門”后,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瘋狂”的人,發(fā)現(xiàn)他極大地滿足于眾多中小學生對他的崇拜之中,即李陽所謂的“成就感”,并且達到了近乎偏執(zhí)的狀態(tài)。這種偏執(zhí)造成了他的心理缺陷,又造成其身上三大責任的嚴重缺失。
其一是家庭責任的缺失,從李陽的口中我們得知,他是一個父愛與母愛都非常缺失的人。他與父母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交流障礙,從不曾與父親有一個擁抱、握手,在他父親說“今天晚上和我睡一起吧”時,李陽竟渾身起雞皮疙瘩說寧愿去死,也不愿和父親睡在一起。
對于家庭,他當成一項事業(yè),更是把自己的兒女當做試驗品,并且和醫(yī)學試驗中的小白鼠相提并論,可見李陽完全不懂得父親的意義,甚至不知道如何去飾演父親這個角色。他完全把妻子與兒女物化了,沒有當做有感情的家人來對待。但是李陽對自己的辯解是,我可以一年都不回家,但我還是每年回去20天。這種辯解的蒼白,更顯示出李陽對于親情觀念的心理糾結(jié)。
其二是社會責任的缺失,李陽說自己從小是個自卑的人,不敢和陌生人說話,性格懦弱,甚至連去商店買東西都買不回來。正是這樣的性格讓他在“瘋狂”英語的教學中不斷去尋求自信,來掩飾自己性格的缺陷。有個觀眾對李陽說,你影響了這么多的人,出現(xiàn)了家庭暴力只是一件小事情。是啊,李陽的確影響了不少人,特別是很多中小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他們從這個“偉大”的、“瘋狂”的李陽身上看到了:家庭暴力只是小事情。那么你怎么敢保證他們學到的只是“瘋狂英語”,而不是瘋狂家暴呢?
作為公眾人物的名人,李陽滿足于自己的被崇拜,然而名人的舉手投足、只言片語都會暴露在大眾面前,如果不謹慎就會教壞了那些崇拜者。所以李陽只是在教大家學用“工具”(李陽說英語只是交流工具),卻沒有身體力行的教大家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培養(yǎng)責任心。
其三是道義責任的缺失,李陽坦承自己是個商人,是被包裝出來的,他說成功是衡量一切的標準。然而就是這種強烈的功利心,掩蓋了他對社會道義責任。原來看似“瘋狂”的英語教學,只不過是他謀求商業(yè)成功的工具罷了,就如同他教學生們說:學英語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賺錢;將來你可以告訴你們的孩子,學英語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學英語是為了賺錢”,無疑,這種價值觀斷定對于廣大中小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成功是衡量一切的標準”,李陽單一追求成功的做法,不禁讓筆者想起了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的一句話: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如李陽所述,他可以為了追求成功,而不顧及妻子、兒女、家人的情感。而這種以立足于個人的利益,完全是偏執(zhí)的把自己也當做了追求成功的工具,卻極大忽視了社會大眾的情感感受和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價值判斷,與社會道義是背道而馳的。
一個受人尊敬、受人歡迎的男人,一定是思想成熟、心理健康的男人,而不是濫用暴力的男人。于細微處見精神,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推崇“瘋狂”英語的李陽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家庭暴力不是一件小事情,它更是一種心理疾病。就如李陽所說,他也需要醫(yī)生來進行有效的醫(yī)治。作為名人,李陽的貢獻在于,把家庭暴力又一次殘酷的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而面對這個疾病,需要全社會共同來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