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6月15日起,青島市南區(qū)24座公廁試點免費提供衛(wèi)生紙。公廁管理員稱,一盤270米長的衛(wèi)生紙,平均每天用掉八九盤,除了正常使用很多都被浪費了。管理員表示經(jīng)常遇到游客如廁后扯下一大截衛(wèi)生紙帶走,或者拿來擦鞋擦腳。
類似的社會丑態(tài),之前也曾上演過,甚至不乏市民將公廁衛(wèi)生紙一搶而空,一卷卷帶回家的情景。正因為如此,以至于現(xiàn)在公共場所幾乎都看不見衛(wèi)生紙、洗手液這般顯性消耗的公共品。因為某些民眾的自私,擠壓了公共場域便利的空間。
從衛(wèi)生紙被大量浪費甚至成為私物這件小事,可以測試出社會中公民的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質。這并不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去指責這些人,捫心自問,面對一些所謂的“便宜”,又有多少人動過貪占的念頭。
但這種公共自覺意識,除了人性的自私,更多恐怕來自于公共歸屬感的缺失。對于不少市民而言,城市再漂亮,又能激起多少榮耀感;公共設施再便利,也只將自己定位為使用者和受益者……正因為人們少了這種公共歸屬感,便難免缺乏公共自覺性;而公共自覺性的缺乏,又來自于公共參與的稀缺。
在公共建設中,有多少民眾參與的成分呢?高架橋、街心花園、豪華公廁……有多少項目事前征求過普通市民的意見?有多少做到了賬目完全公開?正是因為這種參與感的缺失,民眾才對身邊的環(huán)境缺乏認同感,缺乏珍惜和敬畏。政府理應給民眾制造更多參與的機會,讓民眾漸漸從封閉狹隘的自我意識中解放出來,促進公共意識的成長。
免費衛(wèi)生紙被浪費和私占,無疑是社會文明的瑕疵。而社會文明,也恰如這衛(wèi)生紙,經(jīng)不起任意的揮霍和透支,如果民眾缺乏公共自覺,沒事就扯扯,那么最終導致的很可能是文明的坍塌。文明正如衛(wèi)生紙,沒事少扯。而要避免類似丑態(tài)再度發(fā)生,除了提倡文明、加強道德建設,更應強化公民意識和公共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