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地震再敲建筑原則警鐘

時間:2013-04-23 14:05   來源:北京晚報

  又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又是四川。

  地震總是突如其來的。這一次地震震中距2008年四川汶川僅僅140公里,地震局仍然沒有任何預報。

  地震到底能不能預報?這個問題只能由地震局專家回答,只能由地震實踐來檢驗。如果氣象局報的天氣預報不準確,人們可以說三道四。地震根本沒有預報,人們卻無話可說。我們目前的地震預報水平就是這個樣子,說什么也沒有用。

  在地震無預報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做的工作仍然很多,主要是兩件事情:一是震后的緊急動員,搶救受災群眾生命;二是災后重建家園。

  這一次蘆山地震,不幸中的萬幸是發(fā)生在星期六的8時2分,人們大多周末休息,沒有上班、上學分散在各自家中。8點多鐘,很多人也已經起來或出門上街,多了幾分鐘逃難時間。當然,最主要的是地震只有7級,比上一次汶川地震小了1級。這一級關系重大,多少人逃過了生死一劫。

  從報道中,我們知道已經有180多人在地震中遇難,上萬人受傷。我們對逝者表示沉痛哀悼,對傷者表示關心和慰問。

  地震中死傷原因基本上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所致。因此,無論是家園重建,還是新建任何建筑物,建筑物的抗震標準不能低于8級,這是一個不能動搖的原則。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王貴祥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他批評中國建筑界的問題,希望能夠與世界多一點聯(lián)系,少出一點連“建筑三原則”都搞不明白的笑話。起因是他在本世紀初,看到一本國內權威的建筑雜志上有一篇文章開篇就說,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就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實用、美觀”建筑三原則。王教授指正說,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明確提出的是“堅固、實用、美觀”三原則,在后來的建筑理論發(fā)展中,又漸漸演繹為“持久、便利、愉悅”三項基本原則。這本應是建筑學專業(yè)領域的常識。

  “堅固”也罷,“持久”也罷,到了中國某些建筑界專家那里變?yōu)椤敖洕,這可能有其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原因,這里不進行深入探討了。我看今天的建筑,還是回到2000年前的建筑三原則為好。如果不能堅持三項基本原則,至少堅持第一項原則,堅持“堅固”、“持久”,而不是偷換為“經濟”。各行各業(yè)這些年講經濟太多了,講得有點過頭了。建筑不講“堅固”,不講“持久”,只講“經濟”,那是抗不住8級地震的,7級地震也抗不住。

  蘆山本來是汶川地震時的重災縣之一。5年時間過去了,一次7級地震,又檢驗出有那么多房屋抗不住地震,需要認真找一下原因了,F(xiàn)在中國的鋼鐵、水泥生產過剩,政府可以對地震災區(qū)和廣大農村地區(qū)實行一些特殊政策,提供一些免稅甚至補貼的鋼筋、水泥,讓中國人居住的房子更加堅固一些,普遍達到抗8級地震的標準。住房堅固了,遇到地震時就能夠少死少傷很多人,這里有經濟賬,也有政治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