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中科院等部門近日公布“三公”經費賬單。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是,住建部去年公務接待費26.07萬元,而中國科學院高達9995.5萬元。其他部委中,農業(yè)部公務接待經費3655.68萬元,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僅為5.84萬元,在目前已經公布的部委中位列最低。(《京華時報》7月19日)
同樣是國家部委,公務接待費有高達9995.5萬元的,也有低至26.07萬元和5.84萬元的。數額的強烈對比,自然給公眾留下廣闊的遐想空間,于是網絡上“高論”迭出,眾說紛紜。有贊揚住建部和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勤儉節(jié)約,指責中科院奢侈浪費的;也有人故作高深地表示住建部和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位高權大,一般都是接受吃請而不是主動買單,而中科院不僅只能自己吃自己還要請吃請喝的;也有網友懷疑中科院把其他經費列入公務接待開支了!叭苯涃M數據公之于眾后,贏得的不是公眾的理解,而是更多的猜測和質疑,這可能令有關部委始料未及。
其實,公眾對“三公”數據產生疑問,并不局限于公務接待方面。從業(yè)已公布的情況看,很多部委在“三公”支出上呈現(xiàn)出明顯的結構不均,令人大惑不解。水利部和交通部的公車支出比例甚大,其中水利部占據總支出的八成以上。如果說因工作性質這兩個部委下基層和到工地的時候較多,公車支出比例大可以理解的話,那么,國家人口與計生委出國支出占據總支出的半壁河山,就讓人費解。這種現(xiàn)象令人產生的疑問是,難道中央財政編制國家部委公務支出預算時,沒有規(guī)定“三公”中各項支出的具體金額?換句話說,對各部委的“三公”支出,難道沒有分項約束和相關紀律要求嗎?
數據可以是答案,也可以是題目。近來國家部委密集發(fā)布的“三公”支出數據,讓公眾看到的不是明確的答案,而是一道撲朔迷離的謎題。以住建部去年花費26.07萬元公務接待費而言,住建部的工作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發(fā)展關系密切,工作量應該較大,在崗干部職工人數也不會太少,為什么只預算這么少的公務接待費,公眾不得而知。同時,如果住建部公務接待開支數額少真正出于勤儉節(jié)約,財政部今年下達住建部公務接待費預算進一步縮減為13.95萬元,這種導向是否正確,也值得商榷。同理,中科院是一個科研機構,下達的公務經費應該集中在科研方面。年總額近億元、每天支出27萬元的公務接待費是否在預算范圍內,公眾一頭霧水。如果沒有超出預算指標,為什么要給中科院預算如此龐大的公務接待數額,財政部應該有個明確說法。
公布“三公”消費涉及政府部門的自身利益,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防止公布“三公”經費走過場,不僅應該公布使用情況,還應該公布預算的具體數額(包括分項數額)及編制理由。只有這樣,公眾才能全面掌握有關信息,并作出科學評判。當前,比走馬燈式公布各部委“三公”經費支出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全面、準確、規(guī)范公布“三公”經費管理有關信息為核心,建立完善從始端到末端全面監(jiān)督的制度,真正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讓人民監(jiān)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