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獎是偶然的,但合乎情理
比利時根特大學語言哲學院的巴得勝教授分析,莫言的作品緣何能為歐美人欣賞
12日,比利時根特大學語言哲學院的巴得勝教授對人民網(wǎng)記者說,莫言的作品在現(xiàn)代中國文學作品中,很有代表性。
巴得勝說,我讀過他的《紅高粱》和《豐乳肥臀》,而且我也在課堂上,給在校讀大四的學生們劃分這些書中的章節(jié),讓他們作為課外閱讀。莫言對當代中國場景的描寫刻畫得非常深刻,當然,我知道中國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現(xiàn)代作家,但對于歐洲和美國人來說,莫言的作品,是最早讓我們認識到而且對現(xiàn)代中國文學感興趣的。記得20世紀80年代時,我第一次讀《紅高粱》,后來又有了電影《紅高粱》,當時我和所有其他歐洲人一樣,覺得面對《紅高粱》這樣一部文學作品,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東西,它給我們帶來的是的獨一無二的新視角和對中國從未有過的感覺和理解。
巴得勝說,我覺得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是一件好事。比利時歷史上也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次選中莫言是很偶然的,而非刻意的因為他來自中國或其他因素。說獲獎偶然是指非刻意,莫言的作品獲諾貝爾獎是自然,也是合乎情理的。因為莫言筆下的題材,都是世界各國人民都能接受和欣賞的,比如他筆下的許多家族成員和家族矛盾,把他們放置在抗日戰(zhàn)爭等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時刻,刻畫了在艱難歲月和艱苦時期,這些人物的苦痛和感受。這是令人震撼的。我們歐洲雖然沒有打過抗日戰(zhàn)爭,但我們抵抗過德國人,我們也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歲月,所以當讀到這些莫言作品時,我們同樣能體會到他講述的普通人在戰(zhàn)爭時期的狀態(tài),能深刻感受到他所描述的災難之下,人與人之間,每個人內(nèi)心的最真切的掙扎和感受。這能引起全世界人的共鳴,這也是諾貝爾獎所看重的。他雖然是中國人,但他的文學作品中創(chuàng)作的人物,是世界都關注的。
巴得勝指出,莫言通過動物來描寫人的性格,這種類似寓言故事的寫法,歐洲人很熟悉,歐洲文學作品里,也有很多豐富的寓言故事,莫言嫻熟獨到地運用這種寫法,也可見他寫作的視角,他有其他中國作家沒有的世界視野。所以他的作品能入選到世界文學中,能進入世界,為世界各國人接受。
巴得勝表示,他認為,好的文學應該是世界性的文學,文學始終是文學,不是帶著哪國的標簽就是好的或者不好的。重要的是,它是文化的主要成分之一,而文化是不同國家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的介質(zhì)。
“莫言作為中國作家獲獎,無疑給世界人又一次了解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機會,希望通過他和他的作品,幫助更多歐美人了解中國,而莫言作為一個為世界所接受的好作家,也能對中國和世界的對話有所幫助。”巴得勝說。(記者 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