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舉債退稅不符經(jīng)濟常識 在野黨花招當不得真

2008年06月23日 10:38:00  來源:
字號:    

  臺灣新當局上任以來,聲言全力對抗通膨,對弱勢給予補貼;另一方面,又撥出一千一百多億元經(jīng)費擴大內需。這樣的政策備受批評,在野黨及眾多人士更主張當局應該仿效星、港、韓國的退稅政策,直接退稅給人民,讓飽受通膨之苦的中低收入家庭可以多一點錢來支應物價上漲。而據(jù)部分媒體所作民調顯示,贊成退稅的民眾顯然超過一半以上。

  臺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當前臺灣經(jīng)濟面臨的是至為棘手復雜的停滯膨脹問題,國際油價、糧價及原物料飆漲引發(fā)輸入性通貨膨脹,島內物價上漲又削弱了民間消費及投資的能力,從而造成內需不足及經(jīng)濟成長減緩的問題。從總體經(jīng)濟理論的觀點,若要對抗通貨膨脹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效果顯然優(yōu)于緊縮性財政政策;若要對抗經(jīng)濟衰退問題,擴張性財政政策顯然又優(yōu)于擴張性貨幣政策。然而,要對抗通膨及經(jīng)濟衰退并存的停滯膨脹問題,由于緊縮政策與擴張政策可能相互抵銷作用,因而政策取舍往往取決于政策目標的優(yōu)先級。

  很顯然新當局的優(yōu)先政策目標是在刺激經(jīng)濟成長,而非打擊通膨,因為,迄今為止,“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并未恢復到“中性”的水平,“央行”自2004年迄今升息15次,重貼現(xiàn)率從1.375%升至目前3.5%,累計升幅達2.125個百分點;但市場利率從1.1%升至2.1%,升幅僅區(qū)區(qū)一個百分點,重貼現(xiàn)窗口形同虛設。何以致此呢?主因是“央行”長期來的低匯率政策,不斷買進美元,抑低新臺幣匯率,造成新臺幣資金泛濫。而低匯率亦極不利于對抗輸入性通貨膨脹。盡管從去年底以來,“央行”已經(jīng)改變匯率政策,放手讓新臺幣升值,但是,顯然考慮對出口的沖擊,最近央行似乎又刻意讓新臺幣適度回貶。這樣的雙率政策充分反映央行并未將打擊通膨列為首要目標。新當局煞有其事地推出“當前物價穩(wěn)定方案”,但掌握貨幣及匯率政策的央行卻未扮演關鍵角色,這樣的方案當然是虛有其表。

  事實上,新當局打從上任開始,就聲言馬蕭“633”的政見承諾不會跳票,今年下半年經(jīng)濟成長率可以達到5%;社論認為,既然如此,推出“擴大內需方案”就不足為怪了。嚴格來說,增加公共建設支出及減稅均屬擴大內需的手段,從學理上來比較,增加公共建設支出,因為編列的預算都用來購買商品及勞務,刺激所得增加的效果較退稅更為直接,學理上的“所得乘數(shù)”也較大,這就是凱因斯學派偏好在經(jīng)濟衰退時大規(guī)模推動公共建設的道理。新當局以凱因斯為師,固無可厚非,但是,推動公共建設必須考慮經(jīng)濟效益及可以發(fā)揮的外部效果,像這次五百多億元補助地方當局公共建設的計劃,很多都是急就章、沒有具體內容的建設項目,花錢沒有花在刀口上,當然會受到質疑;更何況,最近鋼筋、砂石等建材價格飛漲,“中央”要求“地方”所提公共建設計劃須在年底前限時完成,無疑對島內物價有推波助瀾的效應;“擴大內需方案”會成為眾失之的,絕不是劉兆玄一句“溝通不足”可以解釋的。

  因為對當局公共建設缺乏信心,不少人主張干脆效法最近星、港、韓國當局的退稅政策,將“擴大內需方案”的一千億元經(jīng)費挪來作為退稅之用。坦白講,將稅款直接退還給眾多納稅人,就算每人平均不到五千元,因為受益直接明顯,人民當然叫好。惟須注意的是,新加坡及香港政府都是將歲計盈余退還給老百姓;韓國政府也還有財政盈余,可以挪為退稅之用,但是,臺灣當局財政困難,、“擴大內需方案”還需擴大舉債來支應所需經(jīng)費。稍有經(jīng)濟常識的人都知道,沒有一個當局會以舉債方式來退稅,這也完全不符合預算編列的原理。所以,社論最后直言,退稅之議充其量只是在野黨的花招,當不得真。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