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共同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臺灣《聯(lián)合報》10日刊載評論指出,約翰·格登的技術開啟人類長生的希望,卻又使人類投入殘酷的生命論戰(zhàn)里,山中伸彌就是再生醫(yī)學大戰(zhàn)中開啟和平契機的使者。
評論摘編如下:
車子零件壞了,你會把舊零件修一修,還是換個新的?
自秦始皇以來,多少人追求長生不老,但人類的醫(yī)療技術至今仍停留在舊零件的修補;即使器官移植,也只是拿別人用過的舊器官來替換。今年諾貝爾醫(yī)學獎的特別意義,就是讓人類看到身體更換好零件的希望。
得獎者之一的戈登,以蝌蚪實驗開啟復制動物的先河,但也揭開復制人的倫理潘多拉。其實,人類至今無法“復制”一個完整的你或我;因此,若能復制出新器官,可能對人更具醫(yī)學意義。
科學家早就想從生命起源的胚胎找答案,那里有豐富的干細胞。所謂干細胞,顧名思義,就像大樹干的基礎上,可以長出小樹干、樹葉、果實、花朵等。胚胎干細胞也可以長出各種不同的器官。
問題是:過多的胚胎需求也誘發(fā)人工流產(chǎn)、制造胚胎等扼殺生命的倫理論戰(zhàn)。另外,這些絕大多數(shù)不是用自己的胚胎,而別人胚胎長出的器官移植至自己體內(nèi),仍有排斥問題。用白話說,更換“副廠”零件,當然比不上“原廠”好用。
這樣的爭議,在保守的日本更顯嚴肅。但也正是這樣嚴苛環(huán)境,逼得另一得獎人山中伸彌另辟蹊徑,把思考倒過來。他試著讓皮膚等人體組織“回到過去”,也就類似讓本人已存在的器官組織倒長回去干細胞分裂時的情形,再搜集干細胞培養(yǎng)成各種器官。這樣一來,不但不必“殺雞取卵”,還拿得到“原廠零件”。
這兩項技術相加的結(jié)果,讓人類看到“再生醫(yī)學”的明天。如果說,約翰·格登的技術開啟人類長生的希望,卻又使人類投入殘酷的生命論戰(zhàn)里;有人說,山中伸彌就是再生醫(yī)學大戰(zhàn)中開啟和平契機的使者。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