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態(tài)角逐連任、郝龍斌和吳敦義先后宣布競選黨魁,拉開了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帷幕。香港《大公報》今日發(fā)表評論指出,洪秀柱、郝龍斌和吳敦義都是國民黨資深黨員,擁有多年的從政經(jīng)驗、各有擅場,但洪、郝背景相似、票源重疊,彼此的競爭更為激烈。到底這場黨魁之爭能否喚起國民黨基層黨員的凝聚力,各界拭目以待。
評論摘編如下:
2016年是國民黨“最痛”的一年,不僅丟掉執(zhí)政權,還首次失去“立法院”第一大黨的位置。2017年國民黨能否恢復元氣、重整旗鼓,攸關其2018年能否借地方選舉東山再起,進而于2020年贏回政權。
而今年5月20日的黨主席選舉無疑是國民黨“再生”的關鍵,因為未來的兩場重要選舉都要依靠新一屆黨主席運籌帷幄。
最近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態(tài)角逐連任、郝龍斌和吳敦義先后宣布競選黨魁,拉開了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帷幕。這家“百年老店”新一輪的權力傾軋到底是令其內(nèi)部更加團結的契機,抑或成為陷入分裂的導火線,備受各界關注。
或許有人認為,黨產(chǎn)問題是國民黨面臨的最嚴峻挑戰(zhàn)。不可否認,“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則萬萬不能”:黨務營運,要錢;聘請黨工,要錢;競選活動,要錢。據(jù)說,國民黨每年光是人事費用就高達新臺幣14億多元、辦公經(jīng)費15.8億多元,合共近30億元。
民進黨當局上任大半年來,對于國民黨黨產(chǎn)問題窮追猛打,甚至以行政命令凍結國民黨銀行帳戶,讓國民黨陷入前所未有的財政困境。
如何渡過這個難關,確實令國民黨高層困擾不已。然而,綜觀國民黨2000年和2004年兩次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落敗,關鍵原因皆不是財政拮據(jù),尤其200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是因為連戰(zhàn)和宋楚瑜“鷸蚌相爭”,而讓陳水扁“漁翁得利”。
此外,相較于國民黨曾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黨”,民進黨可謂望塵莫及,但它仍能擊敗“有錢對手”,也顯示龐大財源雖然重要,但黨內(nèi)團結和贏得民心則更為關鍵。
過去8年國民黨執(zhí)政時期雖然大幅改善兩岸關系,獲得臺灣輿論肯定和稱贊,但內(nèi)部高層貌合神離、斗爭不止,嚴重阻礙施政,以致出現(xiàn)國民黨是“立法院”第一大黨卻推不動重要法案、竟受在野黨(民進黨)立委牽制的怪現(xiàn)象。
其實,派系斗爭在民進黨內(nèi)又何嘗沒有?關鍵在于重要時刻能否放下成見。國民黨這次黨主席選舉有郝龍斌、吳敦義等“大咖”加入,而且二人分別代表“外省人”和“本土派”,牽動路線之爭,由此預見選戰(zhàn)將日趨激烈。
洪秀柱、郝龍斌和吳敦義都是國民黨資深黨員,擁有多年的從政經(jīng)驗、各有擅場,但洪、郝背景相似、票源重疊,彼此的競爭更為激烈。到底這場黨魁之爭能否喚起國民黨基層黨員的凝聚力,各界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