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前所未有”警示中日關系未來走向

時間:2012-09-28 14:34   來源:新華網

  中日邦交正;40周年之際,同時也是在首次“中日國民友好交流年”之時,日本政府對中國實施了一次“奇襲”——“購買”釣魚島,實施“國有化”。結果,中國從政府到民間強烈反應,激情反彈,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反日、厭日浪潮,這其間呈現出的多個“前所未有”的特點,值得關注。

  其一,全民表態(tài),輿情圍剿。此次中國反對日本政府“購島”,民間大規(guī)模游行示威、輿論及網絡民意洶涌抗議,政府、人大、政協(xié)及各類社會團體紛紛聲明譴責,特別是中國最高層領導人分別高調表態(tài),捍衛(wèi)釣魚島主權成了中國當前重要的政治議題。這種對日的“全民圍攻,官民一致,同仇敵愾”是前所未有的。

  其二,積累式發(fā)泄,逢日必反。雖然反日示威抗議活動出現“逢日必反,涉日必打”的偏頗狀況,個別日本企業(yè)和日系產品不幸被砸毀,但這也是幾代中國人深藏于心底的對日不滿情緒的宣泄。而中央以及地方諸多廣播電視停止播放日企日貨廣告,是前所未有的舉動。反日情緒的宣泄達到數十年來的頂點。

  其三,不再相信日本,日企日貨成為攻擊目標。在反日厭日的愛國浪潮中,許多在華涉日廠店不得不停工或停業(yè),多則一周少則兩天,或掛國旗表態(tài),是前所未有的現象。今后中日關系稍有風吹草動,這種行為方式就會成為常態(tài)。而仇日反日厭日隊伍的擴大,更加深了“日本不可信”的印記。

  其四,輿論相對自由放開,政府理解寬容。從主流輿論到網絡輿情呈現自由開放,高調反日、嚴詞批日的狀況。政府對民間游行示威和抵制日貨的行為表示理解和默許,這些也是前所未有的做法。外媒意味深長地評論,中國當局在控制民眾日益高漲的憤怒情緒方面,做得似乎非常有限。

  其五,中國官方反制措施強硬而迅速,不怕“擦槍走火”。反制措施全方位出擊,包括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等綜合性措施,以及延遲通關和以各種名義推遲或取消訂單和交流活動等,“讓日本感到痛”。軍方“保留采取進一步行動的權利”。“抗日”激烈程度達到二戰(zhàn)結束以來的最高潮。

  為什么此次中國反日情緒如此高漲,并出現這么多“前所未有”的特點?在中國看來,日本將釣魚島所謂“國有化”,是赤裸裸的侵犯領土主權的行為,傷害了中國的民族感情,超出中國政府及民眾能夠容忍的底線。舊仇未了,又添新恨。野田佳彥政府的“購島”行為比前些年小泉純一郎六次參拜靖國神社更為惡劣。尤其就在日本“購島”前兩天,胡錦濤主席在APEC會場鄭重警告野田佳彥,而日方仍執(zhí)意“購島”,顯然是公然挑釁中國。日本對中國國家意志嚴重誤判,“在中國人的傷口上撒鹽”,必然引起中國民意的強烈反彈,是可忍孰不可忍。中日關系已降到冰點,責任全在日方。

  中國反日制日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度,再次表明“中國核心利益不可觸犯”。作為崛起的大國,誰敢在涉及國家根本利益問題上挑戰(zhàn),中國必將給予迎頭痛擊。中日兩國經濟和軍事力量對比轉化,主導了中國反制的信心和底氣,維護主權和尊嚴的行為才剛剛拉開序幕。但是,中方并沒有放棄通過談判和對話紓解中日危機。近日,中日外長在聯大會晤,也表明中國希望日本回到談判解決釣魚島問題的軌道上來,回到雙方迄今達成的諒解和共識上來,切實停止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動,并以實際行動消除惡劣影響。(蔣豐 作者系《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總編輯、《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編輯:陳睿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