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qū),烏克蘭士兵坐在一輛軍用車輛上巡邏。新華社/法新
眼下,烏克蘭東部局勢不斷升級。烏克蘭東部民間組織武裝此前戰(zhàn)事一直不利,只能逐步緊縮防御。但近一周來,戰(zhàn)場形勢急轉(zhuǎn)直下,民間組織武裝大舉反攻,屢屢得手,并攻占了盧甘斯克機場。這個機場的奪取具有重要意義,在必要情況下,俄軍可依靠該機場快速投送兵力,正如當年在南聯(lián)盟那樣。
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派遣人員和重型裝備進入烏克蘭東部,幫助東部民間組織武裝作戰(zhàn)。8月29日,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聲明中嚴厲指責俄軍直接參與烏克蘭境內(nèi)軍事行動,除繼續(xù)向烏克蘭東部武裝提供重型裝備外,還在俄羅斯境內(nèi)直接向烏克蘭政府軍開火。
為應對俄羅斯直接軍事介入烏克蘭,北約宣布,將組建一支萬人規(guī)模的聯(lián)合部隊,以增強北約在其東線的快速反應能力。此外,北約還計劃在中東歐地區(qū)建設5座新的軍事基地,可部署400萬人的北約快速反應部隊。歐盟又統(tǒng)一表態(tài),發(fā)出對俄威脅,將對俄實施新一輪制裁。
俄羅斯堅稱,俄羅斯車隊進入烏克蘭是出于人道主義救援的考慮。9月1日,普京在回答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是否有俄軍士兵進入烏克蘭東部”問題時予以否認,并稱,“如果我想做的話,俄軍能在兩周內(nèi)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
為尋求西方軍事庇護,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稱,烏克蘭議會正研究通過立法提案,放棄烏克蘭的“不結(jié)盟”立場,并謀求加入北約。對此,俄羅斯自然無法接受,普京警告西方國家,不要在烏克蘭問題上觸犯俄羅斯,并威脅,俄羅斯是首屈一指的核大國,最好別惹俄羅斯。
北約考慮派兵烏克蘭的根本原因
無論如何,烏克蘭東部民間組織武裝能夠頑強抵抗烏克蘭政府軍至今,并有能力大舉反擊,離開俄羅斯直接軍事支持是無法做到的。這些支持,可能包括俄軍以“志愿者”形式入烏作戰(zhàn),提供武器裝備和情報、火力支援等。對俄羅斯這些舉動,此前西方一直保持克制,防止因激烈指責而刺激俄羅斯,只是在不斷升級對俄羅斯的制裁作為反制。
8月31日,俄羅斯與烏克蘭進行換俘,10名俄軍傘兵交換63名烏軍士兵。據(jù)悉,這些俄烏軍人均是在巡邏或戰(zhàn)斗期間,由于“誤入”對方領土而被俘的。由此可見,沒有西方軍事支持,烏克蘭不希望與俄羅斯直接軍事對抗。但隨著東部民間組織武裝扭轉(zhuǎn)了戰(zhàn)場態(tài)勢,烏克蘭難以接受軍事失敗,通過打“輿論戰(zhàn)”指責俄羅斯直接參戰(zhàn),并促使北約軍事干預。
俄羅斯直接軍事介入烏克蘭,自然也是西方無法容忍的,因為這將使烏克蘭因其東部最終走向獨立而被肢解。而要使烏克蘭政府軍對有俄羅斯支持的東部武裝重新取得戰(zhàn)場優(yōu)勢,目前看來難度越來越大。北約的選擇,似乎只有直接軍事介入,這也是北約組建聯(lián)合部隊的原因所在。但這就要求,一是必須掌握俄羅斯軍事入侵烏克蘭的有力證據(jù),二是北約將不可避免與俄羅斯直接軍事對抗。
出師必須有名,但烏克蘭和北約公布的俄羅斯“入侵”證據(jù),不具備法理上的效力,均遭俄羅斯堅決否認。如同克里米亞危機時一樣,俄軍人員和裝備沒有標識,衛(wèi)星圖像的辨識結(jié)果也是各執(zhí)一詞。俄羅斯車隊進入烏克蘭,打的是西方干預別國事務甚至動用武力時最常使用的“人道主義救援”旗號,事先經(jīng)過外交渠道告知烏克蘭,物資發(fā)放過程中有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參與。
俄羅斯在近年來與西方的對抗中,學到很多東西,擅長“以彼之道,還之彼身”。從年初的克里米亞到此次的烏克蘭東部,能夠明顯感覺到,俄羅斯處理與鄰國沖突的手段愈發(fā)圓熟,不再是蘇聯(lián)時期的“大棒為主,蘿卜為輔;大棒無效,加大一號”的簡單粗暴,而是以超級核大國地位和逐漸恢復的綜合國力為依仗,堅持爭奪道義高地,并依靠果斷堅決的軍事行動最終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