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兩岸關系再續(xù)交流新篇,王毅日前提出的今年兩岸關系發(fā)展的關鍵詞——“穩(wěn)步推進”受關注。臺灣政壇,兩起“涉暴”事件引發(fā)關注,臺中市長胡志強在某大學演講時遭學生持刀嗆聲,隨后,一篇網(wǎng)絡留言讓馬英九愛女的人身安全備受威脅。其它方面,數(shù)度請辭的“衛(wèi)生署長”楊志良繼續(xù)留任、蔡英文表態(tài)選黨主席、陳水扁“雷語”不斷。
兩岸關系需要“穩(wěn)步推進”
上周,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應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員會的邀請來北京參訪;海協(xié)會副會長王富卿率民族宗教交流訪問團赴臺參訪。這些交流盛事,不由讓人想到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12日會見香港《大公報》高層時指出的:今年兩岸關系發(fā)展的關鍵詞是“穩(wěn)步推進”,要把握好節(jié)奏、保持好勢頭、堅持正確方向。
回顧過去一年來兩岸攜手開創(chuàng)出前所未有的和諧局面,我們不難理解:“穩(wěn)步推進”不僅是王毅對今年大陸對臺工作的總體構想,亦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展望。本網(wǎng)發(fā)表時評指出,讓更多的人分享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帶來的利益和福祉,是“穩(wěn)步推進”的最初動力和最終結果;兩岸今天的局面來之不易,我們也看到了雙方的珍惜;因此,展望2010年,我們有理由樂觀,有理由自信!
蔡英文表態(tài)選民進黨主席
在呂秀蓮、陳唐山釋出有意參選黨主席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7日閃電宣布將角逐連任。民進黨內人士認為,蔡此舉將能維持民進黨內各方勢力的平衡。
臺灣《蘋果日報》18日指出,在連任黨主席這件事上,蔡英文確實是不能再拖下去了,僅看近來情勢發(fā)展,又是有人推薦呂秀蓮參選,陳唐山也考慮參選,真嚇壞人,讓人誤以為民進黨成為“老人黨”了。
香港中評社18日表示,蔡英文杜絕大佬采取進一步動作,讓其政治道路更為寬廣。從多方面考量,蔡英文迅速宣布競選連任,對她來說正面要素居多。
楊志良留任“衛(wèi)生署長”
為健保調漲數(shù)度請辭的臺”衛(wèi)生署長”楊志良17日發(fā)表聲明繼續(xù)留任,并笑稱“留下來會被罵,走了也會被罵,反正就是會被罵,皮厚一點就好了”。
臺灣《中國時報》18日社論指出,楊志良留任固然解除了馬當局的燃眉之急,但真正的問題還是未解決。一個是否尊重政策專業(yè)的“閣揆”會是決定“閣員”們愿不愿意留在官場效力的關鍵;庶民經(jīng)濟沒什么錯,但若全照著民眾情緒走,把難題全推到財主單位,以目前臺灣財政之困窘,下一個想辭官的首長就快浮上臺面了。
此外,楊志良請辭時一番“頻繁選舉,禍國殃民”的話,也引發(fā)了島內對于頻繁選舉的連環(huán)式反省。《中國時報》即指出,多年來,不論是哪個政黨在位,幾乎只要遇到選舉,公共政策該做的不敢做、公用費率該調的不敢調。因為每個選舉都有禁忌,都不能談費率、稅率的改變與調整,民進黨不敢,國民黨一樣也不敢,那臺灣就干等在這里,什么都別做好了。
馬英九千金遭“撲殺”
繼臺中市長胡志強16日在臺灣中興大學演講遭大學生持刀嗆聲“賣臺奸”后,島內某網(wǎng)站17日一篇呼吁在美國的臺灣人對馬英九的女兒馬唯中、馬元中進行撲殺的網(wǎng)友留言,引起臺灣各方震驚。警方火速行動后確認一名陳姓男子為留言者,并初步認為是因政治立場不同所致。
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報19日對此指出,“臺獨”人士以“愛臺”自居,動輒指責別人“外來”、“賣臺”,甚至形成臺灣的政治文化,從而不可避免地會刺激有人企圖以暴力及流血手段來指向國民黨陣營,還自以為是英雄。這已經(jīng)不屬于言論自由的范疇,民進黨與“獨”媒應徹底改變其習以為常的語言暴力作風。
香港中評社19日認為,馬唯中、馬元中的安全問題并非只是個人問題,而是涉及臺灣特殊的政治問題,一旦有事,是可以亂天下的.對此,馬當局必須高度警惕,防患于未然。
陳水扁“雷語”不斷
仿佛已淡出島內媒體視線的陳水扁,上周突然“雷語”不斷,先是在16日力挺與其素有“瑜亮情結”的謝長廷參選“五都”,隨后又對6年前的319案槍擊案“忽然正義”起來,稱“全臺灣沒有人比我更想知道答案”。這些“雷語”的背后,隱藏著陳水扁怎樣的算計?
香港中評社17日分析指出,謝長廷受困于退出政壇承諾及線民案風暴,在“五都”選戰(zhàn)中幾乎沒有利基點,陳水扁放話“謝不能缺席五都”,應非挺謝長廷,而是想利用謝平衡派系,抵制新系獨大。
至于陳水扁在“319”槍擊案6周年前夕稱他完全支持重啟調查,全臺灣沒有人比他更想知道答案。香港《大公報》19日指出:此言讓人有時空錯亂的感覺,案子已經(jīng)過去整整6年,為何不在案發(fā)第一時間作此表態(tài)?很明顯,陳水扁在6年后物證、人證幾乎湮滅的情況下拋出“重查論”,并非良心發(fā)現(xiàn),不過是為了博得媒體的注意,企圖以“忽然正義”的形象為自己加分,各界無需大驚小怪。(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