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屆金馬獎于上周六在臺北舉行頒獎禮,憑《唐山大地震》獲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徐帆失意金馬,該影片也顆粒無收。對此,導演馮小剛21日晚在微博中暗指金馬獎“不公”,并直言徐帆失利是“路線斗爭犧牲品”。這在不少網(wǎng)友看來是“話中有話”。(《現(xiàn)代快報》11月23日)
馮導又是“恨你還來不及”又是“路線斗爭犧牲品”,就差直接說金馬獎有黑幕了。徐帆演得好不好,觀眾有發(fā)言權,評委有裁判權。不能因為徐帆未獲獎,就大呼不公。
確有不少評獎存在暗箱操作甚至權力“分贓”,但是公平不公平不能以個人好惡為坐標。本屆金馬獎評審會主席黃建業(yè)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徐帆的出局,是因為評審覺得她的感情表達略過猛烈。應該說,這是相對真誠而坦白的專業(yè)表達,然而馮導一味指責“這話實在有失專業(yè)水準”,“徐帆的表演是稱職的。您可以不喜歡但是別假裝內(nèi)行!焙翢o對話誠意,且情緒暴躁。
其實,同樣的邏輯是,獲獎了也不必矯情。據(jù)報道,呂麗萍的丈夫?qū)O海英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呂麗萍去臺灣之前,他就已經(jīng)鼓勵過妻子,影后獎項非她莫屬,“金馬是個誠懇的、不帶粉飾的電影節(jié),如果你不得這個獎,金馬獎就不真實。”這種口氣同樣要不得,其潛含的語態(tài)同樣是以獎論英雄,和馮小剛的思維如出一轍。電影評獎具有一定的個人好惡色彩,在孫海英看來,呂麗萍演得很精湛,但也許有的評委十分不屑。有的獎項競爭十分激烈,往往僅相差一票。在這種語境中,獲獎不獲獎都有一定的偶然性,沒必要和絕對公平掛上鉤。
獲獎是一種觀眾認可或?qū)<艺J可,但不能把它看得太重,F(xiàn)實中有不少人惟獎是舉,曾擔任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漢學家馬悅然透露,他每個月會收到中國作家很多封來信,“給我寄稿子,要我把書稿翻譯成瑞典文、出版,給他們弄一個諾貝爾文學獎……”不少中國作家為了獲獎不惜丑陋地模仿,或者笨拙地迎合,甚至通過種種方式“運作”,這樣的作家即便獲獎又如何?
此前不久,在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上,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說:“我以為獲獎與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有共同的身份——作家,共同珍愛文學,共同的使命擔當。在這一點上我們與魯迅先生站在一起,在當下踐行魯迅先生的文學精神,就要努力使自己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把愛與意志融合統(tǒng)一起來。如果只有意志而沒有對文學的真愛,對于自己手下的筆和鍵盤就只能是一種機械的操縱;只有愛而沒有堅強的不妥協(xié)的意志,愛只能變成一種無力無用的傷感。因此,寫作的過程是不斷反省自己的過程,也是考量自己的內(nèi)心與生活、人生與時代有多大距離的過程。”這話實際上具有普適性,導演、演員也都該如此。與其關注獲獎,不如不斷反省自己,考量自己的內(nèi)心與生活、人生與時代有多大距離,如何提高水準,導、演出更令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