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坪小學就是五峰縣一所典型的山區(qū)學校,學校背靠大山,校門口唯一的一條土路在雨天會變成一個個小水塘。學校里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一塊2000年修建的水泥操場,早已滿目瘡痍。雨天,操場上到處是大大小小的水洼。由于年久失修,這塊破敗的操場一直是校長彭旭先的心病,但苦于資金匱乏,學校卻無力改變現(xiàn)狀。(10月28日《中國青年報》)
教育部《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guī)定》明確指出:中小學1~2年級每周安排4課時體育鍛煉,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后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集體體育鍛煉。每天上午統(tǒng)一安排25~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然而,在農(nóng)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學生的體育課要么是集合整隊跑跑步,要么是“一個哨子一堂操”,而“一個哨子一堂操”是因農(nóng)村學校音體美教育資源匱乏的現(xiàn)狀遠遠跟不上學生需求。
農(nóng)村學校缺器材,體育課學生爬樓當跑步。但是,不少學校仍舊想方設法豐富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和仁和坪小學一樣,不少缺乏體育器材的農(nóng)村小學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自創(chuàng)”了一些體育課。如,仁和坪小學讓學生們滾輪胎、“袋鼠跳”、賽跑、踩高蹺等。那么,不缺乏音體美教育資源的城市學校的體育課又怎么樣呢?還沒有缺乏器材的農(nóng)村學校搞的“有聲色”。 一些學校的體育課比較隨意,任課老師組織集合清點人數(shù)之后便會宣布解散,任由學生“自由活動”,跳繩、跳皮筋、打球……基本由著學生自己選擇,有的還允許學生回教室做作業(yè),“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目標似乎成了口號。
一位相熟的體育老師說:“‘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提出很好,但是實施起來有一定難度。一是學校體育課時不夠,二是學生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彼說,體育課內容的局限性使得每個學生每天都能鍛煉一小時難以保證。這就需要體育課能夠保質保量,讓學生真正地活動起來。其實,最重要的恐怕還是“沒有時間”。朋友的兒子也多次一臉遺憾的說:“我最喜歡打乒乓球,但是學習更重要,所以沒有時間鍛煉,也沒有辦法”,“別人都學習,自己忙著鍛煉身體,就該‘輸在起跑線上’了!
當然,更多的學校是出于安全考慮。“為了避免學生發(fā)生意外,不少學校把體育課變成了休閑課。”一些校長幽默地說:“學校的田徑運動會,已經(jīng)改變成趣味運動會。傳統(tǒng)的體育課訓練科目推鉛球、跳山羊、投標槍等要么淡出要么軟化,99%的學校封了攀登架,有的學校甚至不敢搞長跑,學校怕學生在校受傷,惹不起要高額索賠的家長!鼻岸螘r間,回老家去兒時就讀的學?赐谀娜谓痰陌l(fā)小,不知是誰提議打會籃球。發(fā)小忙找體育老師借籃球,器材室中,癟了的籃球咧著大大小小的嘴,放置在角落上的跳箱和“山羊”也落滿了灰塵,看那樣子是好久都沒有用過了。
體育教育不可缺。占有中國人口80%的農(nóng)村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難點,更是關鍵。農(nóng)村教育成功與否,決定我國教育改革的成敗。學校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器材不是理由,破解農(nóng)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農(nóng)村學校音體美教育資源跟不上學生需求的現(xiàn)狀,辦法總比困難多。其中的一點,除了政府支持和社會捐贈外,最重要的是重視體育,把體育工作放到一個合理的位置,如果把體育教學作為考核領導干部的一項指標,學校音體美教育資源跟不上學生需求的現(xiàn)狀自然就會有所改觀。(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 劉國明)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