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淼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核心觀點
故宮博物院雖然有兩個,但故宮只有一個。故宮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代表符號,對兩岸同胞的民族認同感意義重大。故宮及其藏品,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它的建筑,它的文物珍品,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結晶
2月14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將率團來北京故宮訪問,我也將于3月份訪問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岸故宮交流,在牛年的春天出現了新氣象。
兩岸故宮長時期以來,一直沒有正式的交往;兩個故宮的藏品,至今仍沒有到對方辦展覽,或者合作辦展覽。但兩岸故宮的文物藏品來源是一樣的,由于歷史的原因“分居”兩地,但彼此之間的聯系其實是割不斷的,也是無法割裂的。
這里我要特別說的,是這幾年對于兩岸故宮的合作交流,不光是中國人——內地的、臺港澳的同胞積極關心,還包括國外的朋友,例如日本的平山郁夫先生也非常熱心。之前許多人的努力看似沒有結果,但事實上還是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我很是感謝。
如今,兩岸故宮的交流即將變成現實,這是一個難得的突破。
一位名叫沈戴維的美國大學教授,寫過一本專門探討兩岸故宮的書——《中國皇家收藏傳奇》。他認為,中國國寶分別被收藏在北京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博物院”,已達半個多世紀。國寶長久的分割,象征著國家的長期分裂。既然大量國寶滯留臺灣,收存于一個仍然叫做“故宮博物院”的機構,那就意味著臺灣和大陸、和中國的過去是聯系在一起的,它無形中成了一條重要的紐帶。作者的這個認識是深刻的。
兩岸故宮文物的關聯性也決定了大家合作辦展覽是大勢所趨。我們一直期待著臺北的文物能過來,我們的能過去。一些法律問題和具體問題都可以通過協(xié)商解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在今年秋天辦雍正展,他們期待屆時北京故宮的相關文物能到臺北展覽,對此我們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不只是文物到臺北,而且建議以兩岸故宮的名義合作辦展覽。
當前,北京故宮與香港中華書局合作,正在編寫約10卷、2500萬字的《故宮百科全書》,但是尚沒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的內容。沒有這部分,“全書”就不算全。兩岸故宮交流合作,不只是辦展覽,共同進行故宮學研究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故宮博物院雖然有兩個,但故宮只有一個。故宮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代表符號,對兩岸同胞的民族認同感意義重大。故宮及其藏品,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它的建筑,它的文物珍品,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結晶;同時它又有象征意義,就像埃及有金字塔,希臘有雅典神廟。
兩岸的交流中,文化交流十分重要,故宮的交流又具有標志性意義,它將為兩岸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帶來令人憧憬的濃濃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