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在大陸是頗為盛行;那么在臺灣,阿嫲們跳不跳?跳什么?
在廈門體育中心的室內(nèi)場館,第六屆海峽婦女論壇暨兩岸家庭廣場舞展示15日晚精彩開場,500名閩臺兩地的“媽媽兵團”以舞會友,互秀風采。不過,廣場舞對于大部分首次登陸的臺灣姐妹們來說,還稍顯陌生。
“從未見過這么多民族服飾”,“好整齊,一看就知道有基礎(chǔ)、有練過”,“精神面貌真好”……對大陸姐妹的廣場舞表演,71歲的臺南阿嫲林明月連聲贊嘆,“多看看,很長見識”。
她和大臺南婦女成長協(xié)會的其他29名姐妹頭戴金色禮帽,身穿燕尾禮服,一根拐杖或收腋下,或橫胸前,爵士舞跳得既時尚又俏皮,與“最炫民族風”風格有點不同。
不過,林明月說,臺灣也跳類似的土風舞,雖然沒有在露天,而是在相對封閉的舞蹈教室里,“重點是,舞當然要跳啦,不運動骨頭都生銹了”。
臺灣金門縣金沙鎮(zhèn)55歲的的李淑真顯然比其他的臺灣姐妹“走得遠”。2008年“世界金門日”時,在廈門翔安區(qū)婦聯(lián)的牽橋搭線下,金門和廈門翔安區(qū)大嶝村的婦女同胞們就開始同臺表演“腰鼓隊”了。
此后幾年,兩岸通過視訊“同步教學(xué)”,切磋舞技,很快腰鼓就風靡了臺灣金門,“現(xiàn)在金門村村都有腰鼓隊,逢年過節(jié)都表演”。
包括李淑真在內(nèi)的10名臺灣隊員和40名大嶝姐妹在開場表演中,甩開了鼓棒,“兩岸啟奏和平鼓”。李淑真說,金嶝“面對面”,口音相同,習俗相近,借著腰鼓,“互相更理解,感情走更近”。
廣場舞何以受到熱捧?率臺灣苗栗“客源舞集媽媽班”前來的苗栗舊山線文化協(xié)會理事長胡生暉有點不理解,“在地生活文化作為舞蹈形式來呈現(xiàn)的話,多一點點故事會更好!
苗栗是客家聚集地,她們的30人群舞再現(xiàn)客家十二大節(jié)慶的“云火龍”,以稻草龍、米箕等道具和極富特色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客家族群的生活模式。
胡生暉說,平均年齡50多歲的團員們只能利用農(nóng)閑時節(jié)的晚上時間來學(xué)習藝文,提升自己修養(yǎng)。作為文化推廣人士,他很期待通過促進學(xué)員習舞來提升在地人文素養(yǎng)和個人氣質(zhì)。
近年來,兩岸姐妹以“海峽婦女論壇”為平臺,以親情、友情、姐妹情為紐帶,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女性特色、飽含情誼的交流聯(lián)誼活動,在促進兩岸密切往來、活躍文化交流方面發(fā)揮了獨特作用,形成了一道靚麗風景線。
即便是對廣場舞小有爭議,臺灣民意代表顏寬恒也認為,“這屆海峽論壇聲音更多元”。
在顏寬恒看來,過去兩岸對話專于特定黨派、族群,而在海峽論壇這個平臺上,各個層面的專家、學(xué)者,尤其是基層民眾的聲音都能被傾聽,“如此真誠的對話和交流,更符合實際,更能增進彼此的了解、理解、互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