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聯(lián)合晚報》報道,臺灣“中央大學”教授洪蘭日前批評臺大醫(yī)學院學生上課“啃雞腿、吃泡面”后,今天在大學校長會議以“如何重建道德,推廣大學有品運動”為題發(fā)表演講,她依舊不改直言本色認為,學校一定要教學生敬業(yè)態(tài)度,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不只要尊重老師,更要尊重學習。
腦科學證明,腦部有自我學習的功能,透過不斷的學習,原則上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洪蘭也認為,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她表示,人腦中有五個地方分別負責右手五根手指頭的動作,如果切斷中指后,腦部自然就會調(diào)整,讓四根手指頭也能運作自如,因此她強調(diào),腦部有自我學習的功能,透過不斷的學習,原則上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實踐品德是要每天去做,不是一蹴可及。尤其是老師必須做好身教模范,讓學生有可以模仿的對象。
洪蘭在演講中指出,實踐品德是要每天去做,不是一蹴可及,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尤其是老師必須做好身教模范,讓學生有可以模仿的對象。她更引用但丁的話:“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
洪蘭舉例說,有一次搭學生的便車下山,學生2歲的小孩坐后座,突然有一輛車沖出來,讓學生緊急煞車,車上三個人都往前傾,這時2歲小孩突然罵出“三字經(jīng)”,讓現(xiàn)場一陣尷尬。洪蘭表示,因為自己坐在車上,所以學生不敢罵臟話,但是2歲的小孩遇到相同狀況,直覺反應罵出“三字經(jīng)”。她強調(diào),別小看孩子模仿的能力,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
洪蘭也表示,推動品格教育要給學生典范,讓學生從實踐中去體驗,才會得到感動,并將這些典范內(nèi)化成自己的做人標準,不管是父母親身經(jīng)驗或從書上擷取古人經(jīng)驗都是方法之一。
從閱讀去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人腦吸收的速度,比用聽的效果更好,這正是提倡學生閱讀的原因。
洪蘭并提出科學研究指出,人的眼睛每分鐘可以看668字,眼睛閱讀速度是耳朵的3倍,換句話說,透過閱讀遠比耳提面命的速度更快,這正是提倡學生閱讀的原因,從閱讀去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人腦吸收的速度,比用聽的效果更好。
洪蘭也建議,學生做錯事沒有關系,但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并引用自己父親告誡的話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教孩子學習如何接受別人的批評,并體會“唯有檢討之后積極有效的行動,才能使自己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