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這些‘金句’,都是咱農(nóng)民心底的故事”

2022-05-06 08:4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4月14日,天津靜海大運河畔呂官屯村的文化活動中心內(nèi)墨香濃郁。幾十位村民揎衣挽袖,揮毫潑墨,一幅幅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金句”為主要內(nèi)容的書法作品,從一雙雙結(jié)滿老繭的手中流淌出來!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生態(tài)環(huán)境關系人民福祉”……

  這些“農(nóng)民書法家”中有的是遠近聞名的農(nóng)民企業(yè)家,有的是經(jīng)營著數(shù)百畝耕地的種植大戶,有的是深孚眾望的村干部,有的是剛剛脫貧過上小康生活的普通莊戶人……大伙兒都說,這些年,靜海越來越美,農(nóng)民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這次村里舉辦書法展覽活動,就是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學深學透,選出自己感悟最深的‘金句’寫出來!被顒影l(fā)起人劉智莉大姐道出了心聲。

  “鄉(xiāng)村振興,就是咱心底的故事”

  71歲的王乃林揮筆寫下“鄉(xiāng)村振興”4個字后,陷入沉思。

  以前,王乃林在10多公里外的工廠上班,陪伴他的只有一輛“大鐵驢”。碰上雨天,就得在泥濘里扛著車一腳深一腳淺地回家。有一次,他下班回家時順路買了一支孩子最愛吃的“糖墩兒”。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了大雨,回到家里時,小心翼翼揣在懷里的“糖墩兒”早就濕透了。那一刻,他對“好生活”的念想,就是鄉(xiāng)村的路好走一點兒,上班近一點兒,賺得多一點兒——“那該有多幸福啊!”

  2018年,呂官屯村開始修路了。王乃林蹲在家門口,眼看著坑坑洼洼的村道變成寬敞筆直的柏油路,就好像被風沙迷了眼,眼淚怎么也擦不完。老伴兒看著他紅紅的眼睛,還以為出了啥事兒。王乃林卻笑了:“俺心里高興著呢!”

  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呂官屯村盤活了村內(nèi)1700多畝土地資源,全體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紅。啟動了廠房租賃、育種基地等建設項目,村集體收益就像滾雪球一樣。2021年,呂官屯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超過80萬元,人均收入超過2.2萬元。

  如今,王乃林和老伴兒按月領取養(yǎng)老金。平日里,除了寫書法,還和村里的幾位老伙伴兒一起打太極拳,日子過得悠閑自在。他在自家小院種了好幾種蔬菜,“跟過去養(yǎng)家糊口可不同,現(xiàn)在就是為了活動活動筋骨”。王大爺笑著笑著,忽而又流下了眼淚:“黨對咱老百姓是實實在在地好啊!我嘴笨,黨的恩情一兩句話說不清。我就多寫幾幅‘金句’,表表我的心意吧!”

  “我的老家,今日成了‘桃花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胡昊乙寫完這10個字,左右端詳一番,招呼大伙兒“評點評點”。

  村民們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句,沒有“評點”字好孬,說的都是村里的變化。

  “以前是下雨地成澇,刮風沙滿天。如今是春風吹柳綠,桃花紅滿堤!薄斑@幾年,靜海推進‘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咱們的‘鄉(xiāng)村游’品牌也打響了。”“村口的‘文化石’村標成了運河一景啦!”“咱們的‘耕讀之家’文化陳列館也是遠近聞名!”

  如今走進呂官屯村,入目便是“人在花叢,村在林間”的景致。近處,成片淡紫色的二月蘭;遠處,一望無際的海棠花。村道邊的冬青郁郁蔥蔥,湖邊的垂柳搖曳生姿。漫步村中,一步一景,滿眼黃翠;行至河堤,碧波蕩漾,鳥語花香。沿運河西行,便會尋到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薄斑@兩年,我們在運河堤上種植了240畝桃樹。通過舉辦賞花節(jié)、采摘節(jié),村民們也收益頗豐。如今,我們呂官屯村的桃子越來越暢銷,村民們都說這些桃樹就是村里種的‘搖錢樹’!贝妩h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朱杰開心極了。

  僅兩年時間,呂官屯村通了自來水、有線電視、光纖網(wǎng)絡,家家戶戶都有了水沖式廁所。打造運河觀光帶,建成區(qū)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耕讀之家”和藝術陳列館,種植白蠟、海棠、桃樹、杏樹3萬多株。今天的呂官屯村成了“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全國文明村鎮(zhèn)”。

  每逢周末,胡昊乙就帶著孩子們在桃花堤上唱歌,追著河流奔跑,或是約上三五好友一起野餐。望著追逐嬉鬧的孩子,胡昊乙發(fā)了朋友圈:“沒想到,我的老家成了孩子們最愛的‘桃花源’!”

  “接續(xù)努力,年輕人要開啟新的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18歲的王馨一臉龐稚嫩,筆下卻剛勁有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我要努力學習,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好!”

  呂官屯村是個“有文化”的村子。舊年間,小小村莊就有“三家私塾”,方圓百里也屬罕見。歷代村民始終秉持“耕讀傳家”的村風:農(nóng)忙時耕田,農(nóng)閑時讀書;務農(nóng)以謀生,學習以發(fā)展。

  “耕讀傳家、重教興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今日發(fā)揚光大!霸蹅兇謇锟墒侨瞬艥鷿!”朱杰告訴記者,呂官屯村是遠近聞名的“狀元村”——迄今,村里走出了15位博士、42位碩士、600多名大學生,“每3人里就有一個大學生哩!”

  村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建設家鄉(xiāng)的力量更強了。以黨群服務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村藝術館為陣地,年輕人大展身手,開展“墻根宣講”“草根宣講”“網(wǎng)上微課堂”,吸引各年齡段村民踴躍參與,在歡笑與感動中講好黨史故事,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曾經(jīng)的‘舊村落’,正在展開鄉(xiāng)村振興的‘新畫卷’。有習近平總書記‘金句’指引,我們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越來越寬闊——青年奮斗正當其時!”王馨一滿懷憧憬。

  在村文化活動中心對面,便是村藝術陳列館,館內(nèi)墻壁上掛滿了村民書寫的“金句”作品!啊r(nóng)民寫金句’活動,抒發(fā)了鄉(xiāng)親們對黨真摯的情感,更激勵我們在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堅定信念,不斷拼搏!敝旖苷f,“我們把這些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集中展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做到抬眼可見,家喻戶曉,入腦入心!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