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食品監(jiān)管部門工作人員正在對餐館食用油樣本進行登記。新華社記者 向志強攝
10月13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北京掛牌成立。中心主任劉金峰指出,加強地溝油等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評估和檢測技術研究,將是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
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地溝油檢測問題,衛(wèi)生部新聞發(fā)言人鄧海華指出,目前衛(wèi)生部征集到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特異性不強,均無法有效識別地溝油。衛(wèi)生部將繼續(xù)組織專家進行科研攻關,并向社會征集地溝油檢測方法。
5種檢測方法均無法有效識別地溝油
今年8月,衛(wèi)生部征集到北京、武漢、上海、陜西等多家技術機構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組織科技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糧食局以及中國疾控中心等有關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論證方案,并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衛(wèi)生檢驗、化學分析等領域權威專家在內的專家組,對相關技術機構研發(fā)的檢驗方法進行科學論證。專家組由13名成員組成,先后對5種方法進行了3次檢驗和論證。
專家組在公安部的配合下,專程赴山東采集了多種地溝油樣本。同時,還采集了合格的玉米油、花生油、橄欖油和菜籽油等食用油樣本。為了使樣本更具多樣性,專家還按照不同的比例,把地溝油和食用油進行混合。最終,專家組確定了20多個 “盲樣”,送交有關機構分別采用5種方法進行檢測。這些“盲樣”中,既包括多種地溝油,也包括多種食用油,還包括不同比例的地溝油和食用油的“混合油”。
檢測結束后,結果顯示,5種檢測方法都無法有效識別地溝油。此后,專家組又重新更換“樣本”,再讓有關機構進行了兩次檢測,均是同樣結果。
精煉程度較高的地溝油,很難以某項指標檢測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王竹天指出,地溝油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過去,地溝油氣味很大,靠鼻子就能聞出來。但是,現(xiàn)在精煉程度較高的地溝油,無論是外觀還是氣味,與正常食用油沒有差別,靠感官很難識別。
此次論證的5種檢測方法,都是針對某項特定指標進行檢測,但地溝油成分極為復雜,并非所有地溝油都含有這些指標。因此,這些方法都存在缺陷。
有的方法對于精煉程度不夠高的地溝油有一定的特異性,但對于精煉程度較高的地溝油特異性不強。
例如,有的方法主要檢測多環(huán)芳烴成分。持此觀點專家認為,地溝油經過反復使用,多環(huán)芳烴必然增加。如果檢測到這一成分超量,就可判定為地溝油。然而,這并非普遍規(guī)律,因為精煉技術能夠控制多環(huán)芳烴含量。
有的方法主要檢測電導率等。持此觀點專家認為,地溝油是經過烹調的,含鹽量必然偏高,而食鹽中含有氯化鈉離子,由此導致電導率增高。但實際上,精煉技術也能去除鹽分。
還有的方法是檢測膽固醇、動物基因、極性成分、洗滌劑成分等,但精煉地溝油也能避開這些指標。
加強全程監(jiān)管,才能從根本上堵住流向餐桌的地溝油
王竹天說,目前我國尚無檢測地溝油的統(tǒng)一標準,全世界也無特效的檢測技術。今后,我國將繼續(xù)加強科研攻關,努力尋求技術突破,逐步解決這一難題。
他指出,近年來,制假者的手法越來越高,從理論上說,任何存在的物質都可能被非法添加到食品中,而絕大多數(shù)沒有檢測方法和標準。檢測技術是監(jiān)管過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光靠檢測技術并不能解決地溝油問題,只有加強全程監(jiān)管,才能從根本上堵住地溝油上餐桌。
據(jù)悉,新成立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主要職責是,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監(jiān)測、預警和食品安全標準等技術支持工作。
劉金峰指出,地溝油問題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問題。目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總體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與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的需求和社會期望值相距較遠,在專業(yè)人才、數(shù)據(jù)資源、儀器設備等基礎儲備,以及分析檢驗、危害識別、暴露評估等技術能力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記者 白劍峰)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