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讓乙烯工業(yè)跳動一顆中國心

2018-06-08 13:30: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由共產黨員網和求是網聯(lián)合推出的十九大代表系列訪談。今天走進演播室的這位嘉賓,是我國第一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的設計師,同時也是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的副總工程師姜妍。歡迎姜妍,歡迎您!

  姜妍:您好。

  解說:

  她是女強人,從業(yè)二十年主導、參與設計的壓縮機400余臺,打破國際技術壟斷設計出我國第一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

  她是追夢者,勵志報國鉆研重大裝備制造,問鼎世界石化行業(yè)設計技術高峰。

  她就是十九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的獲得者——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姜妍。

  主持人:十九大過去已經有半年多的時間了,您作為一名十九大代表在這半年多都做了哪些工作?

  姜妍:十九大報告不僅僅給我們描繪了祖國未來的美好藍圖,其中許多內容也跟我們老百姓息息相關。十九大報告當中與我工作相關、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已由高速發(fā)展向高質量階段發(fā)展。所以對于我的產品來說,已經不僅僅是我們前兩年主要做的諸如要攻克多少個“山頭”、提升多少核心技術的工作,現(xiàn)在需要的是高效的、優(yōu)質的、穩(wěn)定運行的產品。以前我們更多注重的是硬實力的提升,現(xiàn)在我們更多注重的是軟實力的提升。未來我們的產品要軟實力和硬實力兩方面都要突飛猛進,有更多的產品研發(fā)才是真正地去踐行十九大精神。

  主持人:說到您所在的這個領域,其實有很多普通的觀眾朋友們可能未必了解乙烯壓縮機。先請您用簡短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一下,它和我們的生活哪些地方是緊密相連的?

  姜妍:乙烯工業(yè)代表著國家生產力的一個層面。包括我們身上穿的化纖的衣服、還有一些皮革、塑料等等這些都來自于乙烯。如果把生產乙烯的整個大裝置比作是一個人體的話,那我們的壓縮機就是人的心臟。我們的壓縮機就是在這個裝置當中提供動力設備的一個核心的設備。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在您所在的領域有一句行話叫做:“乙烯壓縮機一響,黃金萬兩;乙烯壓縮機一停,效益為零”。雖然是一句行話,但是卻體現(xiàn)出了它的重要性。您和您的團隊研發(fā)了我國首臺百萬噸級的乙烯壓縮機,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任何的經驗可考,沒有任何的數(shù)據可以作為資料給您提供一些參數(shù)。這么難的情況下,我們是怎么想到一定要做這件事的?

  姜妍:乙烯壓縮機在我們整個工業(yè)裝置當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我們去參觀一個跟我們相似的企業(yè),參觀時前面有一個領路的人,后面還有一個陪同的人。但這并不是對我們的熱情,而是是像防賊一樣防著我們。我們國家在這個領域如果不能做到國產的話,國外要什么樣的價錢、要求什么樣的周期,我們中國人都得承受。有一次去我們的一個用戶現(xiàn)場,用戶和我說他們要換一個備件,如果買我們的可能相當于買一個輪胎,如果要買國外的就相當于買一臺轎車,這就是差距。要想打破這種差距,要想使我們中國人揚眉吐氣,我們只有研發(fā)出我們自己的乙烯壓縮機我們才能實現(xiàn)這一愿望。

  解說:乙烯壓縮機,被認為是乙烯工業(yè)的心臟。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更代表著石化裝備的最高水準。長期以來,大型乙烯壓縮機的設計制造技術被少數(shù)幾個國家壟斷。2006年,我國決定建設三個百萬噸級乙烯項目。沈鼓集團承擔了為這三個項目研制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組的任務。擔子落在曾主導設計我國第一臺45萬噸乙烯壓縮機的女工程師姜妍身上。從那時起,姜妍帶領著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奔波于國內各大煉化廠采集數(shù)據。經過近五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2月,我國首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在沈鼓集團總裝車間試車成功,結束了長期以來大型乙烯壓縮機依賴進口的歷史。

  主持人:您帶的這個團隊一共有多少人?

  姜妍:我們的團隊不到4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隊伍。

  主持人:這么年輕的一支隊伍接手了這么重要的一個任務,當時是怎么考量的?

  姜妍:沒有退路。我們國家想做國產化,我們就是這樣的團隊,我們只有這樣的條件,我們面臨這樣艱巨的任務。但我們真的是只能向前,沒有退后的余地,就是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把它國產化。

  主持人:您剛剛其實提了很多的難題,讓您說一件在攻克技術過程當中最難的事兒是什么?

  姜妍:壓縮機是一個高速旋轉的機械,對技術要求比較高。比如說我們這個壓縮機它的轉速每一分鐘都在幾千轉甚至上萬轉,但轉起來要求振動的幅值又不能超過25.4微米,這是四分之一頭發(fā)絲的長度。在這個過程當中,按照我們最開始的設計,我們覺得做得已經很完美。不管是從材料上、結構上,還是在廠內試運行的時候,都是優(yōu)質產品,振動幅值都不超過15微米。但是到用戶現(xiàn)場,經歷零下102度低溫的時候,機組發(fā)生嚴重的振動,用戶開不起來機器,每天損失上百萬上千萬元。而我們只有這一個設備,所以必須要開起來。我們只有二十天的時間去解決問題,只能想各種方案去實驗去解決。因為第一次出現(xiàn)的失敗,第二次我們整改的過程中,我第一天晚上整夜沒睡。第二天晚上收到我同事的短信,他告訴我說,姜姐,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場又和上回一樣了。這時我馬上就清醒了,以為跟上回出現(xiàn)的問題一模一樣,就給我同事發(fā)了個短信,我說那看來我們國家做不了乙烯壓縮機了。他又給我回了個短信告訴我,說是溫度和壓力和上回是一樣了,但是機組的振幅還是非常好的!我的情緒這才由低落轉為興奮。所以在2010年的1月8號第二次的整改方案之后,機組在現(xiàn)場一直運行得非常好。

  主持人:您剛剛講了一句話,說您同事給您發(fā)了一個信息,然后您回了一句說,看來我們國家真的做不了百萬噸級的乙烯壓縮機。我想當時您心里的那種沮喪、失落、難過是外人不能夠體會的。在那二十多天的時候,您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您的團隊也一定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他們有很多人一定想,這事兒我們放棄吧,我們可能真的不行。一定會有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我特別想知道,您當時的內心的這些掙扎是什么樣的?包括您怎么去穩(wěn)定這些團隊的心,讓他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能夠解決?

  姜妍:正因為在我們國企這個平臺下,即使出現(xiàn)各種問題,還有領導幫我們把關評審,還有團隊一起去想辦法、想方案、想措施。所以這樣的結果是在整個團隊智慧下才完成的。

  主持人:所以越是在關鍵的時刻,組織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就越能夠凸顯它的作用。

  解說:

  在我國首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設計過程中,姜妍創(chuàng)造的轉子結構,使沈鼓的特低溫壓縮機設計技術實現(xiàn)了歷史飛躍。依靠這一創(chuàng)新,她所在的沈鼓集團簽訂了近三十億元的合同。其實1997年姜妍大學本科畢業(yè)后進入沈鼓集團時,她只是一名普通技術工人。轉向壓縮機研究后,她憑借一腔熱血和驚人的毅力,虛心向前輩們請教,認真記錄琢磨設備的每個細節(jié),逐漸從一名壓縮機設計領域的“門外漢”,成長為掌握世界前沿技術的壓縮機專家。

  主持人:其實您整個研發(fā)的過程當中非常能夠恰切地體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所提到的工匠精神。但是您可能在做這件事兒的時候并沒有對這樣一個名詞有很深刻的定義,F(xiàn)在再回過頭來看,您覺得我們大家應該怎樣理解工匠精神?

  姜妍:首先要對我們這個工作有一份熱愛,因為你只有全心地投入、有這份熱愛,你才能把你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智慧投入進去。再就是執(zhí)著,比如說我們作為技術人員,作為機械的設計者,首先要坐得住板凳,眼睛要盯得住電腦。有這種熱愛、有這份執(zhí)著,再有這個平臺,我們才能實現(xiàn)我們的工匠精神。

  主持人:其實我們說工匠精神它的根基、它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您的這個研發(fā),不僅僅是體現(xiàn)了精益求精,更多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十九大報告當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提創(chuàng)新,說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作為一名親歷者,您怎么理解創(chuàng)新?

  姜妍:創(chuàng)新對于我們工作是貫徹始終的。當然這種創(chuàng)新也不是沒有根基的,我們還要有傳承。因為我們不可能像在空中樓閣一樣無中生有般創(chuàng)新,我們一定會傳承原來的技術。我們每一臺機器都是單一定制式的設計,第二臺比第一臺要有進步,第三臺比第二臺還要有進步,然后才能使產品不斷地提升。同時我們在傳承的基礎上,做到了創(chuàng)新我們才能超越。對于國外產品來說我們更多的是跟跑,通過創(chuàng)新才能達到并跑,然后我們再度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xiàn)領跑。

  主持人:創(chuàng)新也是我們的靈魂,是我們在提升的過程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那么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在您的工作領域上,您有哪些創(chuàng)新的安排、創(chuàng)新的計劃?

  姜妍:我們前些年做得工作更多的是核心技術的攻破。比如說機組2009年開始做,要怎么運行、性能上怎么達標,這是我的目標,F(xiàn)在我們需要做的更多的是細節(jié)上的進步。還有一個就是合作。以前我們更多地注重自身的提升,沒有注重配套的整體提升,F(xiàn)在更要注重整體的、配套上的提升,使我們的產品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從“工業(yè)品”能到“工藝品”,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方向,也是我們創(chuàng)新的一個目標。

  主持人:就像您所說的,從傳承到發(fā)展、從創(chuàng)新到卓越,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我們也希望您和您的團隊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具有我們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的國有機械,讓我們在世界的工業(yè)當中更加揚眉吐氣!感謝您做客我們今天的節(jié)目,也感謝觀眾朋友們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