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一起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①:文明交流互鑒 邁向命運共同體

2019-05-10 19:48:00
來源:求是網(wǎng)
字號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于5月1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開幕式、發(fā)表主旨演講,并出席有關活動。這次大會以“亞洲文明交流互鑒與命運共同體”為主題,是今年繼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之后,中國舉辦的又一場重要外交活動,是具有標志意義的國際盛會。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任何一種文明,不論產(chǎn)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fā)展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文明交流互鑒,與人類歷史發(fā)展相伴而生,與各個國家、民族的進步如影隨形,為世界和平發(fā)展提供重要動力,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主席一向高度重視文明交流互鑒,勘稱當今中國最優(yōu)秀的“文明使者”。早在2014年亞洲相互協(xié)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就首次提出了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推動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重大倡議。之后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又一次提出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大倡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反復強調(diào)文明是多彩、平等和包容的,應該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維護文明多樣性;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fā),做到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要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不要搞自我封閉,更不要搞唯我獨尊,等等。這些重要論述,凝結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了我們黨、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

  在與世界各國交往交流中,習近平主席十分注重用國際社會易于接受的話語和表達,用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喻理于事,喻理于情,喻理于史,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講清楚講透徹。

  在布魯日歐洲學院,他以茶和酒作喻,強調(diào)中國主張“和而不同”,歐盟強調(diào)“多元一體”,要攜手“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他生動闡明“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nèi)斯堡峰會開幕式上,他強調(diào)世界因為多彩而美麗,要加強中非兩大文明交流互鑒;在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總部,他提出“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他主張“加強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認同,讓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互信互敬”;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他強調(diào)要“積極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橋梁”,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他強調(diào),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挑戰(zhàn),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唯有攜手合作,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讓綠色發(fā)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tài)文明之路行穩(wěn)致遠。

  在今年第9期《求是》雜志發(fā)表的《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主席鮮明闡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深刻道理。

  一部人類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fā)揚光大,影響遍及世界;儒家思想源起中國,受到眾多西方思想家的推崇,也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沿著古絲綢之路,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文明,天文、歷法、醫(yī)藥、人文等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fā)明、農(nóng)耕業(yè)以及養(yǎng)蠶、陶瓷技術等也由此走向世界……豐富多彩的當代世界,正是在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塑造而成的。

  正是基于對文明交流互鑒規(guī)律的全面把握,對當今世界共同面臨的文明發(fā)展問題的深入思考,習近平主席先后兩次提出了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大倡議。如今,在國際社會熱烈響應下,這一倡議即將在中國的文明古都北京成為現(xiàn)實,將進一步繼承和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同時更好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鑒,進一步推進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