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為官從政“新十題”

2019-08-20 09:02: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原標題:為官從政“新十題”

  為官從政是一個大考場,身處其中得經(jīng)常面臨各種各樣的考試,考題五花八門,既有填空題,又有選擇題,更有必答題。筆者之前列過十道題,加上下列十題,可謂考卷的上下篇,得拿出智慧和勇氣來,用心審題、用力解題、用功做題,交上合格滿意的答卷。

  一是實與虛

  萬物“實”為要、萬事“實”為貴。我們強調(diào)并崇尚工作中要多務實,講實干、求實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強調(diào)并崇尚生活中多一些實在,說實在話、做實在事、當實在人,把實實在在當作為官從政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實的背面則為虛。我們反對搞虛的那一套,反對搞避實就虛、偷奸;臇|西,推崇不圖虛名、不說虛話。虛往往是注水的家伙,有時甚至是摻假的東西。虛常常與“浮空飄夸”聯(lián)系在一起,還是離虛遠一些好。當然,實與虛是物質(zhì)存在的兩種形式。如果說,有時虛是指務虛的話,那么適時適當?shù)貏談仗,讓心靜下來,整理一下思緒,作一些思考和總結(jié),這種虛實結(jié)合、以虛帶實、以實托虛是必要的,也是有好處的。

  二是熱與冷

  人都會有忽熱忽冷的時候和經(jīng)歷。有的人或許“步步高升”、一再提拔,或許位高權(quán)重、身處重要部門或重要崗位;有的人頭頂各種各樣的光環(huán),被媒體閃光燈追逐,前呼后擁、炙手可熱;等等。“熱”的時候會前呼后擁、眾星捧月,“出門有車等著、走路有人跟著、吃飯有人陪著”,到處都是鮮花和掌聲,倘若把握不住、掌控不好,就會飄飄然、昏昏然,忘乎所以、自以為是,甚至逐漸膨脹囂張起來。然而,事物發(fā)展總是有高有低,呈波浪式曲線狀,人不可能一直或一輩子“熱”著。有的人走著走著或許徘徊停滯起來,有的人或被旁落、遭冷遇,到了邊緣部門,去了冷門崗位;有的人從忙得不亦樂乎,一下子變成閑得心里發(fā)慌,從事務纏身到無所事事,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坐了趟過山車,好比一腳踩空了似的,不適者有之,失落者有之,自怨自艾、自暴自棄者亦有之。熱與冷好比山巔與谷底,都是一種考驗,經(jīng)得住熱,受得了冷,既能順利“登頂”,又能安全“下山”,靠得不僅是云淡風輕的心態(tài),更是冷熱不懼的能力。

  三是貧與富

  為官從政要有安貧樂道的境界、胸襟和情懷。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價值追求,黨的干部更應該有一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貧富觀和苦樂觀!拔覍o我,不負人民。”黨的干部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不能也不應該只顧自己富起來,更應該帶領(lǐng)群眾富起來。倘若把自己富起來看得過重過多,“動作”就會走形變樣,就會不惜動用手中的資源去搞權(quán)力尋租!棒~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官不可發(fā)財、發(fā)財就別當官,當干部就意味著一種奉獻和犧牲。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大丈夫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擋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則初心不忘、使命不辱。

  四是美與丑

  美的就是美的,丑的就是丑的,這本來是黑白分明、一目了然的事,可有的人就是黑白顛倒、美丑不分,甚至以丑為美、以丑為香。比如,貪污腐化是極丑的行為,可有的人卻渾然不知,深陷其中卻樂此不疲;又比如,耍特權(quán)是老百姓厭惡痛恨的事,可有的人卻沾沾自喜、感覺舒服,不但自己耍,而且家里人跟著一起耍;再比如,欺上瞞下、偷奸;、阿諛奉承、見利忘義等等,都是人性中的丑陋,可有些人卻不以為然,反而覺得是自己有本事、會來事。“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對于美與丑,首先得分得清、辨得明,切不可把美的當作丑的,把丑的又當作美的;其次得親近美的事物,遠離丑陋的東西。

  五是權(quán)與法

  權(quán)大還是法大,這本來也是非常清楚的問題?稍诂F(xiàn)實中,有的人要么不明白,要么揣著明白裝糊涂,干出一些以言代法、以權(quán)代法或權(quán)大于法、權(quán)高于法的事情來。有的碰到事情總是有意無意搞“我說了算”,“長官意志”代替“法官意志”,有的自覺不自覺地總是“第一時間”想到找人擺平,這個“人”說到底就是說話管用的權(quán)力,習慣于靠“人治裁量”而不是靠“法治力量”,相信一紙手諭甚至一個電話、一聲招呼勝過一紙裁決。“擺平就是水平”成了不少人欣賞和推崇的價值標準,一些普通百姓也養(yǎng)成了“信訪”而不“信法”的思維定式。時至今日,權(quán)大于法或以權(quán)代法的現(xiàn)象必須也應該改變過來。所有的權(quán)力都要在憲法下行動,在法律法規(guī)的框架內(nèi)運行,受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這才是正道、大道,也是為官從政務必恪守的基本規(guī)則。

  六是情與理

  有人說,我們是個熟人社會、人情社會,說話辦事都得講情重情,給個面子;還有人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于是把講情重情視為天經(jīng)地義,推上很高的位置。當情與理擺在面前尤其是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親情、友情、愛情、鄉(xiāng)情等成了揮之不去、糾纏不清、擺脫不了的羈絆和束縛,明擺的一些道理也好、規(guī)則也罷,很容易妥協(xié)退讓、敗下陣來。人們似乎最怕被人戳脊梁骨說,這個人無情無義、不講良心!拔釔畚釒,吾更愛真理。”在情與理的天平上,個人的私情永遠是小道理、軟道理,小道理、軟道理始終要服從于大道理、硬道理,千萬別被所謂的七情六欲所惑,也別讓私情遮蔽了雙眼。即便是至愛親朋之間,也要既親又清,大是大非有原則,大道大理有方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理高于情、重于情和大于情,做到入情入理、合情合理、寓情于理。

  七是學與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只有把樂學、好學、善學與苦思、勤思、善思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能“日異其能,歲增其智”。西漢文學家劉向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睂W習永遠在路上,也永遠無早晚。然而,倘若只為學習而學習,因?qū)W習而學習,學不會思、學不能用,這是白學、瞎學和亂學。同樣的道理,思是建立在學之基礎(chǔ)上的,是學的一種升華,思從學中來,學因思而貴。得經(jīng)常聯(lián)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大局、大勢和大事學深悟透,這樣的學才有質(zhì)量,這樣的思才有方向。學習是一種能力,思考則是這種能力的又一次飛躍。如果說,學習是開花,思考則是結(jié)果。

  八是知與行

  知,乃知識、認識;行,乃踐行、實踐。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于實踐。認識正確與否,來源于實踐;認識有用與否,在于指導實踐,F(xiàn)實中,知歸知、行歸行,知行割裂、知行不一和知易行難的現(xiàn)象不少,導致說歸說、做歸做,臺上他說、臺下說他。有道是:“知而行之則善,知而不行則恥,不知而不行則庸,不知而行則可怕!比说孟取爸,它好比人的雙眼和兩耳,而“行”就像是雙腳,人們靠眼靠耳去看去聽,靠腳去走去到達。古代先賢常說,“三思而后行”“未知事實,不可虛行”“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等等,說的都是這個道理!爸,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為官從政要善于不斷獲取理論知識,更要善于把獲得的理論知識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做到知行統(tǒng)一、學以致用。

  九是親與疏

  對于為官從政者而言,有人親近你,有人疏遠你,這是常有之事,你該怎么看、怎么辦,這里面蘊含著很大的學問和技巧。對于親近你的人,要去作具體分析,究竟是什么人親近你,為什么親近你?“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笔郎蠜]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特別親近你的人,大多“欲有求于我也”,或為名或為利,故當“度之”,也就是保持和把握好一個度,即便是純粹的感情也得有分寸,這樣既可避“結(jié)小圈子”“成小團伙”之嫌,又可避“權(quán)去則棄、勢去則傾、利盡則散”之尷尬。一方面要去“疏親者”,另一方面又得注意去“親疏者”,也就是要具體分析是什么人有意疏遠你、為什么疏遠你,特別是那些曾經(jīng)親近卻突然疏遠你的人,要走近他們,建立起清清爽爽、干干凈凈的同志式關(guān)系,這樣的同志式關(guān)系才可能行穩(wěn)致遠。避免親親疏疏是為官從政者必須戰(zhàn)勝的坎。

  十是儉與奢

  簡樸節(jié)儉是為官從政者的一種美德和操守,而奢侈浪費則是徹頭徹尾的墮落和可恥。“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毙奚、齊家、治國、平天下都離不開節(jié)儉。諸葛亮倡導“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朱子告誡“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等!皟,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薄皟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奢靡之始,危亡之漸也”;等等。老祖宗的這些告誡,當常常叩擊我們的心靈!坝蓛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泵總為官從政者從一開始就要堵住“奢”的洞口,形成“儉”的習慣,把節(jié)儉作為立身之本,視奢靡為墮落之源,將崇儉拒奢這道題答對做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