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消費借貸消費增多 意味著中國人不愛存錢了嗎?
提前消費、借貸消費增多
中國人不愛存錢了嗎?
“今天有錢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對于這種說法,大部分中國人(79.03%)并不贊成,但和兩年前相比,延遲消費偏好略有下降。日前,央行發(fā)布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調查簡要報告》引發(fā)社會關注。同樣引人關注的還有另一組數(shù)據:去年中國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增長近兩成;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797.43億元,是9年前的近10倍。
有人認為,延遲消費偏好下降,信用卡未償信貸猛增,意味著中國人不愛存錢、愛花錢了。
專家表示,不應簡單作此總結。與其他國家對比,中國儲蓄率仍然位居前列。人們儲蓄態(tài)度的轉變說明中國內需型經濟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不過,一些人特別是年輕群體應實現(xiàn)從信用卡“卡奴”到“卡主”的轉變,避免過度消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政策保障足,年輕人心態(tài)好,自然就敢“買買買”
“沒收入的時候不會存錢,有收入之后也沒有刻意存錢。”24歲的婁云已經工作兩年了,每個月她都會把工資放到支付寶中。還完上月該還的錢,剩下的錢她會購買定期理財或基金定投。在她看來,要想讓錢增多,只能多賺一些,而不是多存一些。
如今,和婁云持相似觀念的人正在增多。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fā)布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調查簡要報告》顯示,當被問到對消費和儲蓄的態(tài)度時,雖然大部分人(79.03%)對于“今天有錢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持“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觀點,但是與2017 年相比,消費者對延遲消費的偏好略有下降,整體上選擇“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的比例降低了0.37個百分點。
延遲消費,就是把自己的部分財物存儲起來,然后安排在未來多個時間點進行消費。延遲消費偏好下降,意味著一部分人不再存錢,而是把錢即時花掉。相關統(tǒng)計也顯示,中國居民儲蓄率高峰時曾達到37.3%(2008年),近年來有所下滑。
咋看這種現(xiàn)象?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貿易系教授楊軍分析說,一般來講,導致延遲消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應對未來支出和各種不確定性,二是獲取更高金融收益。目前,中國新生代消費者逐漸成為勞動市場主體,更強調個體當前的生活質量。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社會保障體制完善,減稅降費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未來的就業(yè)、教育和健康醫(yī)療等不確定性降低,人們整體消費能力提升。此外,現(xiàn)代金融的快速發(fā)展使個人和家庭更容易獲得短期和中長期資金,以應對各種急需支出,而且成本明顯下降。
簡單來說,如今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心態(tài)好、很自信,自然敢“買買買”。數(shù)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年輕人正成為消費主力軍。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發(fā)布的《2018中國養(yǎng)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年輕人的月儲蓄平均為1339元。
在北京某高校讀書的劉燁從小學就存錢,也喜歡花錢。她說,存錢一方面是為了應急,另一方面是滿足一些小心愿,比如買一些平時舍不得買的東西獎勵自己。不過,在購買一些高價產品時,即使有能力直接付款,她也會選擇用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產品做分期付款,這在年輕人中間正成為時尚。“消費容易沖動,要控制好自己。”劉燁為此設置了一條消費紅線——每月不能超過4000元,因為“欠錢太多會有壓力”。
“‘95后’和‘00后’生長于富裕時代與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當他們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延遲消費偏好下降是符合邏輯的!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表示,隨著更多孩子長大,今后這一現(xiàn)象會進一步增多。
需要指出的是,房價多年上漲、居民改善居住條件、養(yǎng)老與醫(yī)療等剛性支出增加,也是近年來延遲消費偏好下降、居民儲蓄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王軍認為,延遲消費偏好下降與儲蓄率降低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因為追求美好生活必然導致即期消費動力提升、儲蓄率降低。
他同時指出,無論與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居民儲蓄率都持續(xù)位于世界前列,并未出現(xiàn)斷崖式下跌。當然,由于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程度、金融市場完善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與發(fā)達國家尚存差距,特別是居民消費習慣的改變還需要經歷一個較長時期,做好風險防范和相關政策調整準備還是很必要的。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認為,儲蓄率下降有一定好處,表明內需增強,但也需要關注隔代之間的儲蓄率變化。在金融科技發(fā)展背景下,消費信貸發(fā)展較快,會誘導年輕一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這不僅是一種經濟、金融現(xiàn)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人口現(xiàn)象,可能會帶來重要影響”。
“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東西”會成為消費陷阱嗎?
在眾多消費形式中,刷信用卡或者使用支付寶“花唄”等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產品等進行提前消費、借貸消費現(xiàn)象值得關注。這種“花明天的錢,買今天的東西”的消費形式,在一些年輕人中很普遍。
在北京某高校讀碩士的任歡,最近終于下決心關掉了一款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產品。原來,在這款產品的誘導下,他一個月最多時花了4.5萬元。他說:“它總是給我提升信用額度,并且在付錢的時候默認使用這款產品,讓我經常無節(jié)制消費,花錢像流水一樣!
信用卡、互聯(lián)網消費信貸產品越來越多,導致未償信貸數(shù)額大幅增加,推高了金融風險。央行發(fā)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97.43億元。而在9年前的2010年,這個數(shù)字還只是88.04億元。另據統(tǒng)計,近1.7億“90后”中,開通“花唄”的人數(shù)超過4500萬。信用卡“卡奴”“花奴”現(xiàn)象開始出現(xiàn)。
王軍認為,商業(yè)銀行信用卡發(fā)卡量高速增長和金融科技快速發(fā)展,同時也導致信用卡、基于互聯(lián)網的信用類產品、消費金融類貸款、現(xiàn)金貸等信用類消費貸款多頭共債與相關風險急劇上升,造成信用卡逾期未償數(shù)額增加。特別是在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宏觀背景下,部分信用卡持卡客戶個人財務狀況變化較大,而部分商業(yè)銀行過度追求商業(yè)利益,未能及時掌握這些變化,導致相關問題和風險較為突出。
一些商家的不當營銷方式也在推波助瀾。有的廣告將消費與身份、階層、品位、智商、愛情、親情等聯(lián)系起來,誘導人們過度消費。
正常來說,合理的超前消費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的長輩積累資本和財富、子孫不勞而獲的現(xiàn)象,還能有效擴大市場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然而,不合理的超前消費可能走向反面,對個人來說,加大經濟壓力,影響心理健康、生活穩(wěn)定;對國家和社會來說,會誘發(fā)產生極具破壞性的享樂主義之風和不切實際的浪費文化,造成社會“信用危機”,加大發(fā)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美國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2007—2008年的“次貸危機”,都是前車之鑒。
那么,這種超前消費模式在中國會成為“消費陷阱”嗎?多名專家和受訪者認為,防范風險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人們養(yǎng)成良好、健康的消費習慣。
“未來10年,我國居民未償信貸數(shù)額總量會有所增長,但會保持在一個合理范圍內。”楊軍認為,這是由于年輕群體總體知識水平在提升,獲得更高收入的能力在增強;同時金融部門控制風險的手段也會更先進。
在任歡看來,結婚會成為他是否存錢的門檻。他說,結婚后存錢不是單純?yōu)榱讼硎苄拖M,而是出于家人生病、養(yǎng)老等開支考慮!斑@體現(xiàn)了中國人傳統(tǒng)的家本位文化的延續(xù),背后是一種文化韌性。”
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平衡好儲蓄與消費的關系
為加快推動消費向綠色轉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十部門3年前曾發(fā)布《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堅決抵制生活奢靡、貪圖享樂等不正之風,大力破除講排場、比闊氣等陋習,抵制過度消費,改變“自己掏錢、豐儉由我”的錯誤觀念,形成“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氛圍。意見還從法律法規(guī)、標準體系、標識認證體系、經濟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如今,更多年輕人在平衡儲蓄和消費方面有了認識自覺!拔視鶕(wěn)定的收入來決定支出。”對于未來的消費觀,劉燁回答得很篤定。她說,工作后肯定會存錢,不存錢沒有安全感,因為中國人常說,“錢到用時方恨少”。
不過,隨著金融服務越來越唾手可得,提升人們的金融素養(yǎng)已顯得刻不容緩。央行發(fā)布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yǎng)調查簡要報告》建議,要關注低收入、低學歷、非就業(yè)、老少等群體的金融素養(yǎng)狀況,結合群體特性開展適宜的金融教育活動,著重提升消費者的金融知識和技能,改善消費者的金融行為。同時,積極應對數(shù)字技術帶來的挑戰(zhàn)。對部分消費者而言,數(shù)字技術在促進金融素養(yǎng)的提升方面存在滯后效應,應開發(fā)更多與數(shù)字時代和人口結構變化相適應的金融教育工具。
“良好金融素養(yǎng)和消費觀念的養(yǎng)成需要從學校教育入手,從娃娃抓起,這應當是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蓖踯娬J為,應引導居民樹立可持續(xù)的消費觀,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安排好、平衡好儲蓄與消費的關系。
楊軍認為,對個人而言,依然需要倡導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理念,合理安排各種消費支出。在較大金額的借貸上,需要平衡未來收入與當前借貸的關系,盡量讓當前借貸金額控制在未來合理收入預期當期折現(xiàn)值以內。政府應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國民的金融投資素養(yǎng);同時,健全金融監(jiān)管體系,促進金融部門運行效率提升,控制社會金融風險。
(應采訪對象要求,本文提及的張菲、徐朗、婁云、劉燁、任歡皆為化名。)
消費者說
“有了收入肯定會存錢”
張 菲 高校學生 女 23歲
我目前存不下錢,因為沒有額外收入;但也不會提前消費,就算用支付寶“花唄”貸款或做分期付款,也要保證當下能夠還上。
以后有了收入,我肯定會存錢。具體存多少倒沒想過,但肯定不會大手大腳花錢。比如一個月掙2萬元,拋開必要開支,我至少要存1萬元。
存錢做什么?當然是為了買房、買車,或者應急。我覺得存錢是安全感的一個很大來源,意味著更強的風險應對能力和更多的未來選擇,反正我是不敢當“月光族”。
“消費比把錢存著強”
徐 朗 畢業(yè)一年 無業(yè) 男 26歲
我現(xiàn)在不掙錢,也沒法存錢。以后賺了錢,一開始應該也不會存錢,估計不夠花的,但是花完如果有剩余,錢不就自動存下來了嗎?
我覺得消費還是很重要的。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消費,比把錢存著強。存錢做什么?這我倒沒想過,就先存著。
我平時也用支付寶“花唄”,沒錢的時候只能用它來預支。現(xiàn)在父母幫我還款,所以沒有想過信用額度和還款能力的問題。
(李和君 采訪整理)
彭訓文 李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