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十四年,我們不曾遺忘
“5·12”,對于中華民族、對于這片土地,始終都是一個繞不開的符號。
2008年5月12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特大地震,震碎了人們記憶中那個平常的初夏午后,一瞬間,山河破碎、慟動中國。
14年過去了、5113天過去了……昔日滿目瘡痍的廢墟,如今變身為欣欣向榮的熱土;曾經殘垣斷壁的建筑,如今生長出美麗宜居的幸福。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永恒課題,汶川特大地震不僅書寫了彪炳人類救災史的人間奇跡,那些不曾遺忘的日與夜,更是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一部分,一再支撐我們崛起風雨、向陽而生。
我們不曾遺忘,堅強的意義。
今天,去年6月離世的“豬堅強”,其皮毛和骨骼標本將回到建川博物館開放展出。地震后,“豬堅強”曾在廢墟中被掩埋36天之久,它的堅強,是生命的堅韌不拔、是活著的頑強不息!柏i堅強”的“重生”回歸,恰似一種隱喻,在這片不屈的土地上,“堅強”永遠都在。
地震幸存者“鋼腿女孩”牛鈺,她跑馬拉松、走T臺秀,獲得第25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她用綁上閃光棒的假肢告訴所有人,失去右腿也可以活得閃耀;縣城異址重建、平地再起新城,人們在安昌河畔、禹王橋邊散步品茗,在巴拿恰商業(yè)街廣場上成群結隊地跳起鍋莊,浴火重生的新北川,日子祥和而愜意……堅強,是命運面前憋著的那股勁兒,跨越傷痛、報之以歌;堅強,是災難面前始終高昂的頭顱,擦干淚水、重頭再來。
我們不曾遺忘,守望的情誼。
在上海本輪疫情爆發(fā)時,都江堰市先后兩次為上海送去新鮮的蔬菜。送菜的卡車車頭懸掛著紅底黃字的鮮艷橫幅,上面寫著“感恩上!薄岸冀呷擞肋h銘記上海援建情誼!”曾經你千里援建,撫平山河裂痕,如今我星夜兼程,傳遞濃濃情誼,岷江黃浦江水水相連、上海都江堰心心相印。
不只是上海與都江堰,還有北京與什邡、山東與北川……在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過程中,19個中東部地區(qū)的省市與重災縣結成對子,實行對口支援。一省幫一縣的制度創(chuàng)新,真切地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僅讓世人見識到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以及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優(yōu)越性,更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中國,制度的優(yōu)勢中閃爍著民族精神的不朽光輝。
我們不曾遺忘,前進的力量。
4月29日,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閉幕當天,新一屆成都市委常委與媒體記者見面。在見面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施小琳動情地說,新一屆市委常委將帶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抗震救災精神、“三線”建設精神等革命精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這24個字、字字鏗鏘,不僅貫穿了汶川特大地震中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發(fā)展振興的全過程,更是黨和人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zhàn)、面向未來的制勝法寶。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植根于這方水土,其中蘊藏的精神力量定將激勵我們越是艱險越向前,在亂云飛渡中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銘記不是沉湎于痛苦,更不是紀念災難、功頌艱苦,而只為向著太陽、朝著遠方更堅定地前行。十四年,我們不曾遺忘;但走過十四年,我們早已涅槃新生。祝福這片土地山河巍然挺立,祝福這里的人向陽爛漫盛開。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評論員 劉金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