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悅悅事件”持續(xù)引發(fā)社會各界熱烈探討。昨日,(廣東)省社工委組織的“譴責見死不救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第二場討論會舉行,與會的群團組織代表紛紛建言獻策,如何重構社會道德體系,如何挽救社會信任危機等問題接連被拋出。不少代表建言完善獎懲機制,獎勵見義勇為不能光靠錢。
反思比譴責更重要
“18個冷酷路人,1位見義勇為之士。這是一次大考驗,考驗中國整個民族的良知。但18:1不是全部,不能代表整個國家的社會道德標準!睆V東文藝職業(yè)學院副教授張春秋這樣說道。
省僑聯(lián)經濟(維權)部調研員楊春華認為,“小悅悅事件”比較特殊,我們的社會道德總體情況還是好的。譴責固然需要,但反思更加重要。事件的發(fā)生,究其原因,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加快,一些欺詐案件帶來負面影響,導致很多人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社會道德建設因此任重道遠。“‘小悅悅事件’首先折射出的是個體道德問題,每個人的素質和良知如何,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道德如何!鄙缈坡(lián)《學術研究》雜志社編輯楊向艷表示。
首要重建社會信任
“‘狼來了’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當今社會不乏‘狼來了’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打破社會個體相互之間的信任,而且一旦打破,恢復起來相當困難。”徐南鐵認為,社會不信任之風氣一定程度上催發(fā)了這個慘劇。“朋友之間借款需要借條,做好事時需要錄像、拍照作證明。社會不信任的風氣越來越重了!倍辔慌c會代表認為重建社會信任是當務之急,并表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