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面頰上的一滴淚”——這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對泰姬陵的盛贊。但這見證曠世愛情的泰姬陵恐成印度之殤,目前正面臨倒塌消失的危險。
據英國媒體報道,擁有358年歷史的印度名勝泰姬陵,其木質地基開始腐爛,部分墻壁已出現(xiàn)裂痕,圍繞陵墓的4根尖塔也出現(xiàn)傾斜。當地國會議員、歷史學者及環(huán)保人士聯(lián)合發(fā)出警告,稱當局若不采取緊急措施,泰姬陵可能在5年內倒塌。
無獨有偶,此前就有考古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蘇丹地區(qū)的金字塔正慢慢陷進沙堆中,西伯利亞地區(qū)的木乃伊正在腐爛,就連瑪雅時期的寺廟也面臨著倒塌的危險。很多地區(qū)的世界性歷史古跡面臨毀壞,向人類文明的延續(xù)敲響了警鐘。
這場古跡倒塌危機究竟緣何而來?
早在去年,印度政府的調查報告就表明,泰姬陵存在整體下陷的風險。由于周遭的觀光建筑業(yè)者濫抽地下水,流經泰姬陵的亞穆納河水位不斷下降,木質基礎結構開始老化,起支撐作用的木樁也日趨腐爛,這使地基開始不穩(wěn)并愈發(fā)脆弱。而白蟻對木質結構的侵蝕則是雪上加霜,加大了泰姬陵的倒塌隱患。
此外,連年來的工業(yè)、交通發(fā)展和過度砍伐,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污染程度的日益加重,使亞穆納河日漸干涸,但印度政府所采取的保護措施卻效果不佳。1998年至2000年年間,政府曾出資9000萬英鎊實施泰姬陵保護項目。2008年,印度相關專家使用富含石灰的“木爾坦泥”,為泰姬陵做“面膜”,清潔受城市污染而變黃的表面,同時還曾出資3000萬英鎊治理亞穆納河河水污染。但這些高投入的行動均未能消除泰姬陵所面臨的威脅,有“完美建筑”之稱的泰姬陵恐將難續(xù)永恒。
在古跡保護方面,美法日韓等國的措施值得借鑒。這些國家重在立法,確保經費投入的效率,且機構明確,都設有專門機構負責監(jiān)督古跡的維護情況,而印度在“全民保護”的覺悟上還相對落后。
泰姬陵的“消失”是勢在必然還是危言聳聽?“印度考古調查”組織近日發(fā)表報告稱,通過對泰姬陵的定期檢查,表明陵寢暫無倒塌之虞。但也有歷史學家質疑“過去30年當局不準任何人進入泰姬陵視察”是印度政府公然隱瞞實情,因為亞穆納河是泰姬陵建筑設計的一部分,河水干涸勢必會導致“河死陵亡”,泰姬陵的未來的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