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fā)生在法國北部城市魯貝。這天下午,年輕的黑人穆尼爾剛走出地鐵口,便看到了3名警察。其中一名警察對他喊道:“你,過來,查證件。”穆尼爾走了過去。警察很不客氣地問:“去哪兒?““去學校!薄笆裁磳W校?”“商校!薄吧砩嫌卸酒泛臀kU品嗎?”“沒有。”警察檢查了穆尼爾的背包后讓他離去。
那天和穆尼爾一起走出地鐵口的,大約有15人。穆尼爾認為,他被檢查的原因很簡單:“我是黑人。他們需要檢查一個人,所以自然是我。別人都是白人。(在警察看來)黑人就是攜帶毒品和槍支的犯罪分子!
在法國,像穆尼爾這樣僅僅因為膚色而被警察檢查證件的黑人和阿拉伯人大有人在。4月11日,包括穆尼爾在內的15名法國人,以“歧視性身份檢查”的罪名將法國內政部告上法庭。他們態(tài)度堅決地說,他們是社會偏見的受害者。他們不想被社會邊緣化,所以必須“邁出第一步”,才能引起法國社會對這一現象的關注。
提起訴訟的15名法國人,年齡從16歲到47歲不等,他們當中有學生、會計師、快餐送貨員、議員助手、建筑工人等等。他們都是黑人或者阿拉伯人,并且曾受到過“歧視性身份檢查”。
在訴訟過程中,他們得到了美國一家名為“開放社會司法倡議”的非政府組織的幫助。這家非政府組織由美國富豪索羅斯資助!伴_放社會司法倡議”組織希望通過此舉來揭露法國的“機制性歧視”。
法國《世界報》報道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兩名研究員在2009年進行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在法國,黑人和阿拉伯人被警察檢查證件的幾率分別是白人的6倍和7.8倍。這項調研結果當時在法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因為它“以科學的方式”印證了法國一些人權組織多年以來一直試圖揭露的一個問題:在法國警察中存在歧視行為,他們根據膚色進行身份抽查。
上述調研工作也得到了“開放社會司法倡議”組織的資助。該組織希望通過此舉引起法國社會對警察內部存在的這種歧視性做法的關注。然而,盡管法國媒體對這項調研進行了廣泛報道,法國議員們也對此進行了不斷批判,但是這種“歧視性身份檢查”還是普遍存在。
4月11日,“開放社會司法倡議”組織在距離法國總統(tǒng)大選僅有11天的時候,幫助15名受害者將法國內政部告上法庭,希望法國各界對該組織的“斗爭”給予關注。這一“斗爭”在內容上沒有改變,但是在形式上卻出現升級:“斗爭”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15名受害者要求國家賠償每人1萬歐元的損失費。
“開放社會司法倡議”組織在法國巴黎的總代表拉娜·哈羅女士稱,此舉的真正目的,既不是針對法國的個別警察,也不是針對法國內政部,而是為了揭露法國存在的“機制性歧視”。哈羅女士說,說服這些受害人將國家告上法庭并非易事!伴_放社會司法倡議”組織通過法國各地的一些民間協(xié)會,在多個城市散發(fā)了宣傳名片。但是,很多拿到名片的人問道:“這有用嗎?這永遠不會有結果的!惫_女士說,這種“歧視性身份檢查”已經非常普遍,以至于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正常的事情,很多受害者表示已經對法律失去信心。
面對指控,法國內政部卻否認“歧視性身份檢查”行為的存在,表示將聽候法院的判決。法國《世界報》稱,法國國家警察總局在2011年接受該報采訪時曾表示,法國警察“不是完美的”,警察部門對“歧視性身份檢查”這一問題“非常敏感”,將“盡量改善”。
法國媒體稱,警察在進行身份檢查時“以貌取人”的做法,并不是“法國特有的罪惡”,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也存在。歐洲和美國的很多學術研究證明,這種做法加劇了警方與當地外來移民之間的緊張氣氛。
法國法官工會提出建議說,政府應該對警察提出要求,在進行身份檢查后向被查者出具一份檢查證明。該工會認為,這將對警察產生“震懾”效果,使他們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記者 林衛(wèi)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