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新課綱今正式上路 反課綱學生再沖擊教育部門

2015年08月01日 08:08:00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字號:       轉(zhuǎn)發(fā) 打印

  【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張笑非】微調(diào)過的臺灣課綱8月1日正式上路。此前一天,以學生為主的數(shù)百臺灣民眾從凌晨開始,將抗議行動不斷升級。民進黨也發(fā)聲,要求撤回“違法”課綱,“教育部長”下臺。有島內(nèi)輿論批評,有人將政治臟手伸向孩子。之前疑似自殺的反課綱發(fā)言人林冠華的母親也呼吁,不要以此制造社會對立和沖突。不過,抗議者已經(jīng)在“教育部”搭起棚架,擺出長期抗爭的架勢。有臺灣媒體援引黨政人士的話說,微調(diào)課綱上路后挑戰(zhàn)才真正開始。

  據(jù)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林冠華自殺后,數(shù)百臺灣民眾7月31日凌晨聚集在“教育部”前,參與者大多是中學生。他們要求撤回課綱、撤銷對學生的提告以及“教育部長”吳思華下臺,威脅否則將采取更激烈的行動。

  臺灣“中央社”報道說,抗議者是在試圖沖擊“立法院”后,得到在野黨團支持,又返回“教育部”的。7月31日凌晨1時30分,在訴求沒有得到回應后,反課綱學生代表以預先準備好的工具破壞拒馬,攻破“教育部”正門,人潮魚貫而入,一度有400多人聚集在“教育部”前庭,席地而坐,與警方對峙到清晨,現(xiàn)場氣氛緊張。下午,反課綱學生又突襲了在高師大禮堂舉辦的吳連賞校長就職典禮。吳連賞是課綱檢核小組成員。

  “行政院”發(fā)言人孫立群7月31日在接受采訪時重申,“行政院”的立場是新版、舊版課本并行;考試不會出現(xiàn)有爭議部分;有爭議的部分立刻開始檢討,并強調(diào)“教育部”會持續(xù)與學生溝通。然而下午,吳思華出面和抗議群眾對話,發(fā)言卻頻頻被抗議者“殺人兇手”等喊話打斷,并被丟瓶子。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稱,在場群眾情緒相當激動,學生表示只要聽“撤或不撤”“要不要下臺”兩個答案。對話僵持近30分鐘仍無交集,最后吳思華只好回到“教育部”內(nèi),對話宣告破局。一名南投市的高中校長投書媒體感慨,自從課綱微調(diào)方案被冠上“黑箱”后,只見抗議、沖突、控訴的政治語言,反而少了專業(yè)、真誠與理性的溝通。

  對于不斷升級的反課綱沖突,民進黨要求“立法院”立即召開臨時會。據(jù)“中央社”報道,該黨主席蔡英文要求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務必促成臨時會在最短時間內(nèi)召開!傲⒎ㄔ骸秉h團總召集人柯建銘7月31日在記者會上說,“這是臺灣教育史上最悲痛最黑暗的一天”,要譴責馬英九和吳思華的一意孤行。民進黨主張撤回“違法”課綱,且吳思華下臺。有島內(nèi)分析人士認為,從反課綱學生的口號、訴求到?jīng)_擊“教育部”“立法院”的行為,可以看出這些民進黨的“青年團”有意復制“太陽花學運”,營造一種“去年大學生反國民黨,今年中學生反國民黨”的印象。據(jù)報道,因國民黨團堅持周一開黨團大會做決定,“立法院”朝野黨團協(xié)商破局。

  “政治臟手為何伸向孩子?”臺灣《聯(lián)合報》的評論文章說,我們可以自由自在地表達意見,但總應該有個底線。不滿就可以侵門踏戶?明知孩子們涉世未深、真率熱情,為何還伸出政治臟手擾動一池春水?蔡英文說,“執(zhí)政者”都不愿積極正面響應課綱問題,但當“教育部”想面對面溝通時,在野黨除了將孩子推上第一線還做過什么?

  與“太陽花學運”時相比,此次臺灣社會“冷眼旁觀”者居多。就連林冠華的母親,也沒有因此辱罵當局和國民黨,反而呼吁大家不要以她孩子的過世來制造社會的對立與沖突。據(jù)“中央社”報道,一名周姓男學生的父母親7月31日凌晨想把孩子帶離抗議現(xiàn)場,但遭到兒子怒嗆,甚至引爆肢體沖突。但當島內(nèi)媒體對一些參與抗議的孩子采訪時,他們卻說不清到底在反對什么。這名周姓學生的母親含淚哭訴,要政治人物不要再利用孩子。

  《聯(lián)合晚報》評論說,反課綱學生提出三大訴求,等于是用林冠華的死,脅迫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以達到訴求目的!敖逃俊睙o論答應與否,都面臨兩難。但問題不在于“教育部”怎么決定,而在于2015年的臺灣,竟還需要用死者爭取選票,這無疑是對民主的一大諷刺。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zhuǎn)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環(huán)球時報

: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zhuǎn)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quán)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