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正在福建參加“情系青春——兩岸青年八閩行”的臺灣大學生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岸青年交流很有必要,應向縱深方向發(fā)展,不因臺灣政局變化而受影響。
臺灣東吳大學法律系學生徐于晴第一次來福建。連日來,她在大陸同學陪伴下游覽了莆田湄洲媽祖祖廟、欣賞泉州南音、參訪廈門鼓浪嶼等地。
徐于晴告訴記者,兩岸青年接觸的信息有差異,交流非常有必要。“通過面對面溝通可以了解彼此不同的思維或想法,激蕩出火花!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系學生郭晴以前主要通過網(wǎng)絡及地理、歷史課了解大陸。到閩臺緣博物館參訪時,她發(fā)現(xiàn)閩南文化、習俗和臺灣很相似,“有一家親的感覺”。
參訪期間,郭晴與大陸同學聊彼此的生活、學習,了解兩岸的差異。她表示,無論青年人是否關心政治,希望兩岸青年交流不受臺灣政局及兩岸關系變化影響;期盼彼此像朋友一樣,可以持續(xù)、輕松、愉快地交流。
臺灣海洋大學運輸科學系學生李佳勛也是第一次參加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實地參訪后,他發(fā)現(xiàn)以往對大陸的認識“有些片面,這里和想象中的很不同”。
李佳勛認為,兩岸大學生面對面交流,可以更好地溝通。老百姓都希望生活好,交流不要受政治影響。他希望有機會多到大陸走走看看,了解風土人情,以及臺灣和大陸的淵源。
臺灣醒吾科技大學企業(yè)管理系學生林仲丞認為,兩岸青年交流應向縱深方向發(fā)展,要擴大兩岸青年的交流面,并提升交流廣度和深度。
林仲丞說,兩岸都是炎黃子孫,攜手合作、共同發(fā)展是大勢所趨;在地球村時代,如果臺灣青年固步自封,“鎖”在寶島,那對自身及臺灣的發(fā)展都不利。(記者 陳小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