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臺灣一些大學陸續(xù)收到新生家長的電話,詢問宿舍、選課、考試等校園里的細節(jié),替孩子提各種要求。此事經媒體報道后,不少教育工作者表示,臺灣少子化帶來的問題之一,就是家長對孩子過度關照,孩子上了大學還不放手,“小孩怎么成長?”
有“立委”、“議員”受家長所托打電話到學校抱怨教授成績打分太嚴,直接要求讓特定學生過關。還有家長直接寫信要求對教授和行政人員施壓。通常學校會直接拒絕這樣的“過度關懷”,但基層行政人員還是有壓力,如果接到上頭指令不能不照辦。選課、成績對孩子的一生來說都算小事,應讓孩子自己處理,難道以后小孩上班,家長還要去辦公室請主管多加照顧?
——某私立大學主管
不該讓孩子活在成功的假象里,就讓孩子搞砸?guī)状伟!現在的家長不愿接受孩子失敗,才會不斷伸手介入,但沒跌倒過,就不知道挫折是什么,就不會看到自己的問題,F在家長習慣出手幫孩子安排一切,直到大學都還放不了手。許多孩子讀大學,科系是父母選的,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系,就沒有學習動力。建議父母從高中就要讓孩子有練習選擇的機會,例如參加什么社團、要不要補習等,父母可事前提醒、在旁引導。
——教育專家彭菊仙
現在家長真的對孩子照顧太多,以考博士班為例,過去是考上了才跟父親說要去異地念書,現在考博士家長都要陪考,研究所考試還要設家長休息室,獨立的學生在大學里反而變異類。每次看到住家鄰近的小學,父母幫孩子背水壺、書包,真的很無奈又生氣。從小就過度保護,就會一輩子放不了手,到大學還是一樣,學生無法養(yǎng)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最好的做法是在旁邊看。向學校關說,多數教授不吃這套、只會更反感。
——臺大生化科技系教授莊榮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