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母親節(jié),臺灣有關機構本周公布的兩份調查顯示,臺灣女性上班族面臨“生不出、養(yǎng)不起、帶不了”三大無奈,嚴重影響生育意愿。即使已經生育的職場媽媽也面臨家庭、事業(yè)雙重壓力,十分辛苦。
臺灣1111人力銀行公布的一項訪問874名女性上班族的調查顯示,高達22%的受訪者不想生育,主要原因依次為:“經濟狀況不佳”“期望保持生活品質”和“政策與制度不明”。從生育年齡上分析,受訪者平均計劃在31歲左右生育,影響生育年齡選擇的首要因素是“存夠錢,經濟穩(wěn)定”。有生育規(guī)劃的受訪者中,15%延后計劃,在這部分人中有56.4%是因為“生不出來”,38.3%是因為“經濟狀況不佳”,18.2%受困于“沒人幫帶小孩”。
另外,在78%有意生育的受訪者當中,超過61%希望有2個小孩,29%只想生1個小孩,整體而言預計生育1.82個小孩,低于人口替代率水準。此外,醫(yī)療農牧、貿易流通、民生服務等行業(yè)從業(yè)女性的生育意愿最高。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分析,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17年臺灣受雇員工扣除物價漲幅后的實質平均月薪為新臺幣46422元,不及16年前新臺幣46605元的水準。薪資成長追不上物價漲幅,造成上班族經濟壓力,加上民眾對生活品質日益重視,對未來信心不足,女性自主意識逐漸抬頭,都讓女性上班族不再受限于傳統(tǒng)生育規(guī)劃框架。
該調查也顯示,有生育計劃的女性上班族,對生育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各不相同。37%受訪者選擇“請育嬰假,三年內回到原職場”,32%選擇“產后立刻回到工作崗位”,31%選擇“放棄正式全職工作”。但是,43%的受訪者未能如愿實踐產后規(guī)劃,主要原因分別是“經濟壓力大必須增加收入”“無法兼顧職場與家庭”和“不想放棄工作”。
臺灣YES123求職網公布的涵蓋936人的“職場媽咪甘苦與人生規(guī)劃調查”顯示,54.7%的受訪職場媽媽說,一整年中沒有一天能真正休息。22%職場媽媽坦言,家庭事業(yè)的雙重壓力已達到無法承受的程度。高達88.6%的職場媽媽透露“曾有過離家喘息的念頭”。
該調查還顯示,多數(shù)媽媽重回職場,仍是為了經濟考量。高達81.3%的受訪者表示重回職場是為了分擔家計,其他原因依次為“經濟自主”“不想與社會脫節(jié)”和“享受工作成就感”。
臺灣職場環(huán)境對職場媽媽不友善,也是讓她們身心俱疲的原因之一。調查指出,60.4%的職場媽媽透露,為小孩請事假時曾遭公司刁難;有48.9%的人自認曾碰過“同工不同酬”;有59.6%則透露曾碰過“升遷不平等”。
YES123求職網發(fā)言人楊宗斌表示,在處理生養(yǎng)育問題時,女性上班族顧慮的地方更多,除了需要家人多擔待,也需要與老板、主管們溝通,取得人生的平衡點。
分析人士指出,當局和企業(yè)在打造對女性更為友善的職場環(huán)境方面責無旁貸。2002年,臺灣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規(guī)定“育嬰留職停薪”,2009年開始實施“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至今已有逾40萬人次申請,可見政策對職場媽媽的助益。未來,當局和企業(yè)在落實生養(yǎng)育補貼政策、員工福利、保障工作權益等方面,都需要有進一步的作為。如果能減少職業(yè)女性的后顧之憂,增加其生養(yǎng)育醫(yī)院,才能解決臺灣的少子化問題。查文曄 章利新
。〒(jù)新華社臺北電)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