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笛:“反滲透法”草案會增加兩岸交往成本
民進黨“立法機構(gòu)”11月25日公布黨團版的“反滲透法”草案,明定不得接受“滲透”來源指示、委托或資助,進行捐贈政治獻金及影響選舉罷免、“公投”之行為,違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臺幣500萬元以下罰金。民進黨11月29號挾人數(shù)優(yōu)勢、加上時代力量,讓“反滲透法”草案二讀闖關(guān)成功、并由民進黨黨團召集協(xié)商。
上海交通大學(xué)臺灣研究中心青年學(xué)者王曉笛認為,“反滲透法”和前段時間的“中共代理人法”相似,不同的是“反滲透法”針對的是來到臺灣的人,而“中共代理人法”是針對臺灣內(nèi)部的人,但他們的底層邏輯都是將大陸當(dāng)作敵人。正如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的比喻“‘反滲透法’其實是‘中共代理人法’的‘借尸還魂’”。
王曉笛認為,民進黨提出的類似法案還有很多,比如“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等,但由于爭議過大,在國民黨反對下都沒有走完“立法程序”,大多“胎死腹中”。在臺民意機構(gòu)很快面臨改選的情況之下,趁著最近“王立強共諜案”的“東風(fēng)”,民進黨自然要強推“反滲透法”,這樣不僅能進一步固化兩岸之間的對抗,還能在選舉之時動員選民,可謂一箭雙雕。
王曉笛認為,很多人都在說民進黨目前在搞“綠色恐怖”,但其實它更主要的目的是針對和防范大陸。最近幾年臺灣輿論中出現(xiàn)了“防御性民主”的說法,是指在所謂民主遭遇外部威脅時,為了保護民主而采取一些非民主的措施,這其實都是在為民進黨搞兩岸對抗背書,同時,這些政治目的通常會借助所謂的法律手段來進行美化。
王曉笛認為,目前“反滲透法”進入“二讀”后的冷凍期,然后會進入“三讀”程序,“三讀”只會做一些文本的修訂工作,如無意外會大概率通過,正像綠營所說的,這會增加中共對臺的成本,或者可以說是增加兩岸交往的成本。在臺當(dāng)局沒有辦法解決民生問題的情況下,社會治理問題只能被政治化,會迫使臺灣人民做二選一的選擇。當(dāng)人民用腳投票離開臺灣時,這對臺灣的傷害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