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 隋笑飛)“文物是歷史的載體,故宮收藏的西藏文物不僅直觀、真實地反映了西藏與我國歷代中央王朝的緊密關系,也有力地證明了西藏一直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日,記者走訪了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員、西藏文物專家王家鵬。他告訴記者,故宮內幾萬件西藏文物是漢藏民族相依相存、共同發(fā)展的最好的歷史佐證。
據介紹,故宮里的藏族藝術精品主要分為3大類:一類為金銅佛像,有10000多件,包括許多印度、尼泊爾、克什米爾古老佛像,西藏的各個歷史時期的金銅佛像精品,大多品相完好,并有清代的黃條記錄,高僧鑒定,記錄了佛像的名稱來源、進宮時間等;第二類是唐卡,收藏有1000多件;第三類是精美的法器。
漢藏藝術交流可謂源遠流長。西藏在中國的西南部。居住在這里的藏族先民,遠在公元前就與中原的漢族在民族、血緣和文化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那時起,藏族先民就為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獨有的貢獻。經過漫長的歲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眾多部落逐漸統(tǒng)一起來,成為現(xiàn)在的藏族。
到唐朝,文成公主進藏與贊普松贊干布聯(lián)姻,不僅帶去了漢族的先進生產技術,也把發(fā)達的佛教藝術傳入吐蕃。王家鵬介紹,故宮收藏的唐代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圖中唐太宗和吐蕃使者祿東贊的神態(tài)栩栩如生。
“還有一幅色彩十分艷麗的松贊干布畫像,畫面正中,松贊干布右手握蓮花,左手托法輪,坐于高大的寶座上,發(fā)髻中裹著阿彌陀佛小像,腳踏一摞書,左右是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 王家鵬介紹,這幅松贊干布畫像屬于繪畫唐卡。
13世紀中葉,西藏正式歸入中國元朝版圖。自那時到現(xiàn)在的700多年來,西藏一直處于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中央政府也一直對西藏行使著主權,漢藏之間的交流由此更加密切。
在故宮博物院,兩件富有藝術美感的元代佛教造像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一件是文殊菩薩像,元大德9年制造,高約18厘米,蓮花座后有銘文為:“奉佛高全信一家,舍財造文殊師利一尊,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一切眾生共成佛道。大德九年五月十五日記耳!绷硪患轻屽饶材岱鹱,約有20厘米高,蓮座后也有題記。此外,故宮還有一些明朝時期的佛教造像,如釋迦牟尼佛坐像、秘密文殊菩薩坐像、無量壽佛坐像、不動佛坐像等,大多為20多厘米高。
王家鵬告訴記者,因為許多明代佛像是永樂、宣德時期皇帝賞賜給來朝貢的西藏各派佛教領袖的禮品,尺寸不大,工藝精湛,有趣的是,明朝皇帝賞賜的佛像到了清代,有的又由西藏佛教上層作為貢物回獻給朝廷回到故宮。
到了清代,漢藏關系進入了空前密切的時期。在清代,五世達賴和六世班禪、十三世達賴曾先后朝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六世班禪為慶賀乾隆七十壽辰所獻的奏書,王家鵬介紹,這本奏書長450厘米、寬75厘米,藏文書寫黃紙黑字,佛名、皇帝名寫金字。奏書尾部蓋著“敕封班禪額爾德尼之寶”的朱紅大印。
還有一個白海螺,這是六世班禪進貢乾隆的奇禮,有漢、滿、蒙、藏四種說明文字。據說渡江海者若供右旋螺于船頭,便會風平浪靜,因此右旋螺又被視為“定風珠”。上面的說明文字為:“乾隆四十五年班禪額爾德尼所進大利益右旋白螺護佑渡江海平安如愿諸事順成不可思議功德!
“每件西藏文物都凝固了一段歷史,數萬件西藏文物讓人深切感受漢藏兩個民族相依相存、共同發(fā)展的光輝歷程。”王家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