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以“真實”著稱的網絡問答社區(qū)“知乎”爆出一位總共回答過244個網友提問的答題者“海賊-王路飛”。他時而是吸毒八年的偽君子,時而是受小人加害的公司老板,時而是民警,時而是漁民,時而又見義勇為被打成十級傷殘,同時還是職業(yè)代駕和存款8000萬的裸貸受害者。他用他生動翔實的“真實”經歷給了相信他的人一個大耳光,同時驚呆了吃瓜群眾,最終成功吸引到了知乎管理員的注意,得到了終生封號的處罰。(3月6日《錢江晚報》)
“一人分飾244角”,這個“知乎”上最有“故事”的男人,雖然將自己的人生敘(虛)述(構)的淋漓盡致,但客觀地說,他的“故事”一點都不精彩。
舉例來說,在“落入大海,如何自救?”一問中,他是這么回答的:我是煙臺的一名漁民,建議大家即使不會游泳,也學會仰天漂浮,非常的簡單,即使雙手抽筋也還能靠腳蹬漂浮在水面上求救。我有一次就是在海里捕魚,結果一個大浪拍來翻船了,當時離海岸幾公里,后來愣是靠著仰泳漂浮了一整晚,第二天中午才被海浪沖到海邊被釣友發(fā)現救起來。好險的一段經歷。
看著他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我本不想一本正經的解讀:既然不會游泳了,還會仰泳?想必每個游過泳的人都知道,相比雙手抽筋,雙腿更容易抽筋;靠腳蹬也是要用力的,居然還能漂浮一個晚上?邏輯混亂、漏洞百出,可以說是他所有“故事”中的通病,唯一的技巧是每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讓人看到感覺真實一些,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如果說“故事”編的精彩,情節(jié)吸引人、內容戳中心扉,被騙還情由可原,為何就是這樣一個個粗糙的“故事”,卻依然能收獲不少粉絲?在“故事”的下面,總有一些人點贊和點評,究竟是誰在傻傻的配合演出?
在這個“信息扁平化”時代,互聯網固然降低了每個人獲取知識的門檻,但在海量的信息當中,我們是否又有能力作出正確的選擇?有時,我們總是因為網上的一句話或一件事而莫名的感動或憤怒,但當事件的全貌還沒有全部呈現出來的時候,這樣沖動的情感又是否太廉價?此外,當我們在追尋問題真相的時候,又能不能先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不要聽風就是雨,被人家牽著鼻子走?
對于“知乎”這樣的知識共享平臺而言,既然說好了“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這種“向世界分享你剛編的經歷”的荒唐,就應該通過各種管理方式竭力予以避免。因為用戶原創(chuàng)內容是“知乎”等平臺得以生存和發(fā)展下去的根本,一旦內容變得粗制濫造,充滿謊言和吹噓,沒有了“知識”,何來“共享”?
不能把“一人分飾244角”當笑話看,它戳中了知識共享經濟的軟肋,也說明當前社會常識之缺失,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劉孫恒)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