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

2017年03月13日 11:0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強調(diào),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yǎng)癰遺患。要讓每一個干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耙娚迫绮患,見不善如探湯!鳖I(lǐng)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語出《論語·季氏》,意思是見人有善,則欣慕向往,唯恐趕不上;見人有不善,則深惡痛絕,如將手伸到沸水中,唯恐不善會玷污自己。人生在世,會遇到種種誘惑,誘惑越大,欲望越大,越容易出問題。如果模糊了是非對錯的界限,分不清善惡美丑,看不清益友與損友,就很容易誤入歧途,鑄成大錯。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養(yǎng)成了樂善好施、誠信友善、與人為善的品格。善的追求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fā)展方向,蘊含著和諧共贏的價值理念。善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心懷善意,關(guān)愛他人,與人和諧;對于領(lǐng)導干部來說,是心懷天下,關(guān)愛百姓。領(lǐng)導干部追求的善,理應有更高要求,不僅是個人的德,還是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惻隱之心,但他更強調(diào)統(tǒng)治者具備惻隱仁愛之心。施行愛民惠民的仁政王道,這對于君主來說是最大的善行。

  善是仁人志士修身的追求,是君子區(qū)別于小人的特征,是實現(xiàn)仁政的出發(fā)點。向善之路的最大障礙是貪欲。控制貪欲之心,不起貪欲之念是修身立德的基本功夫。只有意志堅定、自控力強的人才可以達到善的要求。“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薄俺劦,夕死可矣!薄案慌c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薄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些道理都是君子的準則。掌權(quán)者可以利用便利機會實現(xiàn)“不義而富且貴”,但是,一旦伸手,就違反了善的道義。伸手之時,也就意味著他拋棄了應有的操守。

  孔子發(fā)現(xiàn),面臨禮壞樂崩的局面,善的堅守者越來越少,其內(nèi)在原因是執(zhí)政者缺乏敬畏之心。君子應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币坏o所敬畏,君子也成了小人。在孟子的性善論中,必要條件就是人要有“羞惡之心”,即恥感。孟子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而兩者的差異就包括人有恥感,而禽獸沒有。王陽明的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論述了善惡的由來。致良知,認識善與惡,在實踐中為善去惡,才能積善成德。

  古代士人為善去惡的做法,其中有一點特別值得關(guān)注,就是以身作則,保持高潔的品行,不流俗,不媚俗,不低俗,堅守向善的社會價值取向!妒勒f新語·德行》記載,東漢末年,陳蕃“言為士則,行為世范”,任豫章太守時,一到治所就準備去拜訪當?shù)氐馁t人徐孺子。“見賢思齊”“見善如不及”的行為傳為佳話。管寧與華歆一起在菜地里鋤地,鋤到一塊金子,管寧照樣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歆則把金子撿起來丟了出去。二人又曾經(jīng)同坐一張席子讀書。有顯貴乘車從門外經(jīng)過,管寧照樣讀書,華歆卻扔下書跑出去看。因此,管寧羞于與華歆同處,“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惫軐幐钕瑘詻Q與不同道的人決裂,表達了他的價值追求——不諂諛權(quán)貴,視金錢為糞土。可見,觀察一個人與什么人交往?朋友圈有哪些人?也是檢驗是否保持善行與名節(jié)的辦法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貪欲似火似水,極易燎原滔天。反腐敗斗爭既要保持高壓態(tài)勢,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又要從思想觀念入手,營造向善的社會氛圍。廉恥需要慎獨的修身、道德的自律、欲望的控制,也需要建立一整套核心價值觀的教化體系,營造廣泛的無所不在的向善的輿論環(huán)境,培育良好的社會風俗。如此,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與社會風俗就會逐漸形成。

  (作者:孔德立,系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孟子研究院特聘專家、尼山學者)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