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網(wǎng)絡中國節(jié)】端午之思,粽香之想

2017年05月29日 14:50:00  來源:中國網(wǎng)
字號: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農歷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好時光。因此而言,農歷五月初五也被稱之為端陽節(jié)。

  在民間,端午節(jié)還有“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龍舟節(jié)、浴蘭節(jié)”等美稱?梢,端午節(jié)文化內涵極其豐富。事實上,端午節(jié)也是流行于我國,以及漢字文化覆蓋許多國家的一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它起源于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qū),也就是長江中下游以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jié)日。百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這里,筆者最想提及的重要歷史人物是屈原,他幾乎成為端午節(jié)抹不掉的符號。作為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力主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正義的屈原和他的正確主張不僅不被重視,還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最終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而他在流放中,竟然悲憤地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可謂獨具風貌,獨領風騷,影響至深至遠。

  有資料記載,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般難受難忍,但他卻始終不愿意舍棄自己的祖國,便于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后,作出了抱石投汨羅江,以死抗爭的悲壯舉動,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詩篇。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值得感動的是有位漁夫竟然拿出為屈原準備好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飽吃一頓后就不會再去撕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狀,便紛紛效仿。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還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最終發(fā)展成今天人們喜愛的粽子。從此,千年不變,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方式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自古以來人們過端午節(jié)就有劃龍舟、插艾蒿、吃粽子等屬于傳統(tǒng)佳節(jié)特色的節(jié)日活動,節(jié)日文化氣息一直很濃厚。這折射出中華民族歷來熱愛祖國,熱愛愛國主義者,熱愛生活,熱愛節(jié)日,崇尚向善向好向上等美好追求的優(yōu)良品質和傳統(tǒng),一代一代地在傳承,在光大,在升華。特別是在建國后,黨和政府更加尊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習俗,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延續(xù)。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jié)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jié)日。這意味著端午節(jié)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也有其突出的地位和意義,其節(jié)日文化影響面越來越大,滲透深度也越來越大。

  自2008年起,端午節(jié)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全國放假一天。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演變?yōu)榉ǘü?jié)日,跨越了時空,穿過了歷史,體現(xiàn)出黨和政府對節(jié)日文化的尊重,對人民群眾的尊重,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習俗的尊重。在今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如期到來之際,各地都采取了調整串休的辦法,讓人們普遍享受到三天小長假的快樂,節(jié)日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可人。

  端午之思,粽香之想,我們思得、想得更多的是屈原的正義與忠貞,屈原的愛國主義情義與堅定,屈原的詩文與壯舉!肮(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不過,屈原之偉大依然永存人間。在為實現(xiàn)“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進的今天,學習和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依然必要和重要! 

  薛寶生中國網(wǎng)時事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玲]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