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破四舊、立四新”“五講四美三熱愛”“萬元戶”“I服了You”“囧”“給力”“香菇藍瘦”……有哪些詞兒您曾天天掛在嘴邊?有哪些詞兒讓您摸不著頭腦?
流行語,一個國家的“口頭禪”。它們在大眾中口口相傳,承載著各個時代群體的集體記憶。它們像社會生活中一根根敏感的神經,潛入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肌理之中。新中國成立后,漢語流行語經歷了哪些變化?其中的社會意義和文化意義何在?弄清這些問題,對于處在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來說至關重要。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
政治價值主導社會流行語
這個國慶節(jié)期間,長期從事語言學教學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駱峰,回到湖南老家看望90多歲的姑媽。讓她驚訝的是,雖然老人年事已高,但依然清晰地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一些歌曲的歌詞——“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對共產主義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一大二公”等流行語更是記憶猶新。
如果給新中國60多年來的流行語做一個簡單的劃分,會發(fā)現這樣一個奇特的現象,以1979年為界,在此以前,社會流行語一般與政治相聯(lián)。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有了自己的社會文化理想——共產主義,充滿了建設激情;但人們對共產主義的理解有明顯的烏托邦色彩!瘪樂灞硎,“同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鼓足干勁”“力爭上游”“趕英超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等流行語,都是當時人民精神面貌和生活常態(tài)的真實反映。
當政治價值成為社會認可的本位價值后,其另一種表現形式——強調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流行語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蔓延。最明顯的表現是“階級斗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這樣的話成為人們的口頭禪。
身為“60后”的駱峰將這一時期的流行語特征歸納為:一致的精神認同、口號式的統(tǒng)一的表述口徑和整齊劃一的話語格局。像強調社會的整體秩序和利益的“一切聽從黨召喚”“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強調社會公平公正的“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強調勤儉節(jié)約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些詞都體現了當時的主導價值觀。
“持續(xù)不斷的運動帶來了政治詞語的爆炸增加,讓這一時期的社會流行語充斥著斗爭性和反智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些詞基本來自最高領導階層的政令和宣傳,它們被制作和傳播的目的,就是要成為流行語,具有清楚鮮明的目的性和與黨中央的高度一致性。另外,這些流行語語義鮮明、表達清晰,具有高度的語義透明性,直接指稱那個特定時代的重要主題、事件和日常的政治生活方式。同時,從表達層面來看,沒有也不可能有詼諧戲謔的色彩。這些都是后來的流行語所不具備的特點。
改革開放至今
社會轉型迸發(fā)多元詞匯
1979年以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一場巨大的經濟體制變革,更帶來了人們思想和社會價值觀的巨大變化,流行語開始變得豐富。
“那時候,幾乎所有的報紙、廣播,都會講‘脫貧致富’這4個字!比缃褚淹诵菰诩业谋本┦忻裢醢⒁,對于上世紀80年代印象最深的是人們對致富重燃希望!拔业睦霞以诮鬓r村,村里要是出個萬元戶,那整個村都會感到光榮!痹谀莻時期,“萬元戶”不僅成為了衡量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指標,更代表著當時人們的幸福指數。
這一時期,語言系統(tǒng)中的熱詞開始集中反映社會各領域新事物新觀念。像經濟領域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勤勞致富”“萬元戶”“下海”“市場經濟”“下崗”;文化領域的“迪斯科”“搖滾”“春晚”“炒作”;教育領域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留學”“托!;通訊領域的“大哥大”“BP機”“電腦”“軟件”;金融領域的“炒股”“牛市”“熊市”等。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孫美堂表示,這顯示人們關于利益、財富等方面的觀念開始變化,人們終于可以堂堂正正地以富有為榮,而且這是與國家整體的經濟體制改革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
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大眾文化全面興起,一些地方的流行語開始借助強大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優(yōu)勢上升為全國流行語。像北京流行語中的“大款兒”“大腕兒”“托兒”“沒戲”,港臺流行語中的“老公”“老婆”“打工”“炒魷魚”“哇噻”等詞語廣為流傳。
進入21世紀后,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讓網絡流行語在中國的迭代速度日益加快。
“在我開始接觸網絡的聊天室時候,很多人都希望遇到自己的‘輕舞飛揚’或是‘痞子蔡’。但是現在,你看誰還用‘MM’‘恐龍’這些當年的流行詞?”“80后”小伙杜峰,如今在北京一家網絡公司任職。在他看來,網絡聊天室的興起可謂是網絡流行語的發(fā)端,“‘MM’‘886’‘大蝦’這些詞都是在網聊的時候產生的”。
隨后,模仿成為網絡新詞的主要形成方式。“范跑跑”“躲貓貓”等反映社會熱點事件的3字詞,“男默女淚”“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4字縮略詞逐漸流行,風靡至今。
教育部、國家語委早些時候發(fā)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中,“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你們城里人真會玩”“主要看氣質”等,成為2015年度網絡流行用語。這已是中國連續(xù)第11次向社會發(fā)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全民造詞現象的確是新世紀以后流行語的一大轉型!痹谔普罂磥,這些流行詞的出現充分體現和發(fā)揮了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在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智慧、才能、情感,它反映的更是一種具有個體自我參照性的集體情緒。
用好流行語“鏡子”作用
健全社會心態(tài)疏導系統(tǒng)
“流行語是社會發(fā)展的鏡子。”唐正大表示,從總的趨勢來看,流行語的逐漸豐富,是國力日漸強盛、改革開放紅利逐漸出現等因素在語言文字中的體現。換句話說,改革開放不只是解放了生產力,還使人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獲得空前解放。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社會學家已經意識到流行語對于社會心態(tài)的折射作用。例如,“點贊”“給力”“正能量”反映公眾積極向上、充滿信心的狀態(tài);“躲貓貓”代表公眾對獲知事件真相的迫切;“拼爹”反映大眾對社會不良現象的不滿;“人生是一張茶幾,上面放滿了杯具”則說出了一些新生代對人生的悲觀主義看法。
一些流行語所代表的負面心態(tài)也反映了人們參與公共討論的能力不足和目前公共討論的渠道不暢。有學者認為,流行語作為一定時期內大家共享的表達方式、思維方式、共同態(tài)度,應納入到社會心態(tài)的測量指標當中,以便及時了解人們對國家大政方針、社會熱點事件等的認知和態(tài)度。
同時,應當通過培養(yǎng)人們參與公共討論的能力,開辟更多更暢通的參政議政渠道,讓人們的正式言說能夠發(fā)表出來,提升解決社會問題的效率和效果,這將有利于疏導目前的焦慮、不滿的負面社會心態(tài),也就自然減少反映負面情緒的流行語。
流行語對漢語的意義何在呢?唐正大表示,流行語的產出量、新詞構詞方式、詞語內涵、所涉及的方面等包羅萬象。對于這些新詞新語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反思漢語更深層次的語音、詞匯、語法特點,更大發(fā)揚漢語創(chuàng)造新文化的作用。
不過,駱峰同時提醒,一些粗鄙化、低俗化、反文化傾向的流行語,應受到嚴肅的文化批判!斑@需要媒體應用的規(guī)范、教育領域的節(jié)制、出版行業(yè)的謹慎。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這些流行語污染社會文化,保持漢語基本的規(guī)范與社會心態(tài)的健康!瘪樂逭f。
■ 延伸閱讀·世界各國的流行語
日本:源自具體的事件
日語流行語的產生和傳播,與日本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密不可分。
21世紀后,日本在政治方面迎來了不安定的時代,成為發(fā)達國家中領導者任期最短的國家。相對于記住令人眼花繚亂的日本首相的名字,人們更是記住了日本政局的代名詞。接著,關于政治和社會的流行語就出現了。比如“格差社會”(社會差距),“政権交代”(政權更替)等。而低調務實的野田佳彥被稱為泥鰍首相,“泥鰍政權”入圍了2011年日本流行語大獎前10名。
在日本,有很多流行語來自歐美。許多日本人認為,來自歐美的外來語是時尚的標志,所以他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另外,在流行語的構造方面,日本的流行語一般都源自具體的事件。如“爆買”用以描述以中國游客為主的外國游客在日本大量購買商品,在2015年日本“新語—流行語大獎”中獲得年度金獎;2016年6月21日,因公款私用而辭職的原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在記者會上強調自己“不違法,只是有點不合適罷了”,這句發(fā)言馬上成為大家惡搞的段子,用以形容“本來很明顯的重大的錯誤,卻被掩飾得很輕描淡寫”。
日本對于流行語的重視較高,每年,日本都會評選出年度流行語,還會一本正經地頒獎。如日本搞笑藝人“日本電氣聯(lián)合”的臺詞“不行哦~不行不行”,迪士尼動畫片《冰雪奇緣》日文版主題歌“隨它吧”,少女漫畫或偶像劇中帥哥為讓心儀女孩無處可逃的“壁咚”,都曾獲得日本年度熱詞獎。
俄羅斯:與戰(zhàn)爭、社會變動相關
俄羅斯流行語與戰(zhàn)爭、社會變動密不可分。
2014年,受烏克蘭問題的影響,西方對俄羅斯采取制裁手段,著實讓“制裁”一詞火了一把!皯(zhàn)斗民族”骨子里透出的幽默感,對于來自西方的威脅也不過是一笑而過。俄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聲援蘇爾科夫說:“制裁對于我來說真的是世界性的贊譽,非常感謝美國的支持。”一些俄羅斯飯店老板想出了“反制裁菜單”的點子,以此吸引同樣愛國的食客。而面對“烏克蘭危機”和“西方制裁”,“郁悶”也成為了俄羅斯2014年的流行語。
另外,媒體的傳播,也使俄羅斯流行語變得更加容易為人們理解和接受。尤其青年人還會把流行語當成時尚,在生活中頻頻使用。如動畫片《馬達加斯加》中一個可愛的毛茸茸的幼崽兒,讓“咪咪咪”這一感嘆詞廣泛應用,用于描述可愛和感人的圖畫或視頻。
韓國:緊密聯(lián)系流行文化
韓國以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為轉折點,提出“文化立國”戰(zhàn)略,打造以流行歌曲、娛樂節(jié)目和偶像劇為主導的文化產品,形成“韓流”。而韓國流行語的使用與流行文化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韓國每年都會出現很多新造詞或者流行語,或出于電視劇,或出自于電視綜藝節(jié)目。2015年最熱的新造詞流行語是“腦性男”,綜藝節(jié)目《大腦性感時代—問題的男人》,讓這個詞成為討論最多的話題!澳X性男”的意思是“大腦性感的男性”,即智商很高并且大腦思路清晰的男性。韓國美妝時尚節(jié)目較多,在節(jié)目中介紹產品的時候會用“這真是我‘人生的……’”這樣的表達,其意思是至今為止人生中最好的。“人生”后面加上詞,例如人生照片、人生美食等,可以表示在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物。
德國:社交媒體貢獻多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是中國大多數流行語的誕生地,德國的流行語同樣由民眾在推特和臉書等社交媒體中創(chuàng)造。由德國語言協(xié)會評選的2013年度詞匯“Groko”(大執(zhí)政聯(lián)盟的縮寫)就來自推特。
德國人向來嚴謹,而這一點在德語嚴密的邏輯中也有所體現。德國每年不僅要選出年度詞匯,而且還要選出“年度壞詞”和“年度青少年流行語”。德國2014年度的“年度青少年流行語”中,有“你做到了啦”、“贊一個”等詞。
德國社交媒體中,經常出現許多網民創(chuàng)作的詞,或者一些詞語延伸出新的含義。如字面意義為“純正”“純粹”的詞,現在等于“酷”“贊”;“智力販子”其實指的是“教師”。德國《圖片報》曾調侃道,即使是德國人,如果你已不再年輕,那想要了解這些流行語真正的含義恐怕都需要“翻譯”來幫忙。
[責任編輯:韓靜]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