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林書豪不應成為父母給孩子施壓的案例

2012年04月23日 08:3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美國《時代雜志》選出2012年的百大影響人物,與臺灣相關的NBA球星林書豪和世界女子高球球后曾雅妮分居第一名及第17名,消息傳來,真令人感到與有榮焉。但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3日發(fā)表透視集文章指出,所謂的“臺灣之光”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給臺灣的伊東繪理形成了教養(yǎng)上的新挑戰(zhàn)。

  文章摘錄如下:

  這些年來,臺灣年輕一代不斷在世界各地露臉、爭光,例如,日前剛剛在日內瓦發(fā)明展中一舉摘下45金、52銀、25銅和8面特別獎,成為全場最大贏家的臺灣代表團,都讓人敬佩贊許,也說明臺灣小孩在各個領域都可以擁有杰出優(yōu)秀的表現(xiàn)。 

  然而,所謂的“臺灣之光”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形成教養(yǎng)上的新挑戰(zhàn)。例如揚名國際的哈小子林書豪,成為很多父母教育時的“活教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忍不住拿林書豪做榜樣跟孩子說:“你看人家林書豪又會讀書又會打球,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這類責備的言語讓孩子聽了很不舒服。畢竟像林書豪這樣“能文能武”的人極少,殊為難得,否則他怎么會才竄起來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登上時代百大影響人物的榜首呢! 

  其實,無論是林書豪還是曾雅妮,他們能夠在國際上大放異彩,歸根究柢,父母開放、適情、適性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關鍵力量。曾雅妮12歲時即決定自己未來要走職業(yè)高爾夫選手的路,父母支持,沒有強迫她一定要升學;林書豪學業(yè)成績優(yōu)異,但決定選擇籃球為職業(yè)。 

  臺灣的父母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孩子能上哈佛大學,你會“舍得”讓他成天打籃球嗎,你會認同他大學畢業(yè)后不去華爾街,而去籃球場嗎?如果孩子小學畢業(yè)時就篤定地告訴你,他已經想好了未來的路,你會說好,我來幫助你圓夢,還是你會說,孩子你還小啦,什么都不懂,還是聽爸媽的安排吧! 

  換句話說,如果林書豪、曾雅妮生在你我家里,他們還可能是林書豪與曾雅妮嗎?很可能,他們也早就被迫加入“補習生涯”,為了爭取學業(yè)成績,放棄真心喜歡、擅長的事。如果沒有父母的一路相挺,縱使這些孩子們是天才、非常打拼,也不見得有機會在專業(yè)領域里有一片出頭天。 

  其實,像林書豪與曾雅妮這樣的“臺灣之光”應該是為人父母自我勉勵、而非給孩子壓力的案例。也就是說,當看到林書豪、曾雅妮奮斗的歷程時,臺灣的父母不妨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與管教方式,是否也能夠幫助孩子們找到人生的志向、 發(fā)揮潛能?還是,剛好相反呢? 

  臺灣的父母實在不必把小孩拿來跟林書豪與曾雅妮比,世界上沒幾個小孩能像他們這樣。話說回來,每個孩子都各有特長,若能盡其在我、活出最棒的自己,就能夠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并不是要像林書豪者是曾雅妮,才有價值;父母及社會應鼓勵多元,鼓勵孩子為自己的人生努力、負責任,這樣的過程是最珍貴的,而非只是“一定要得到第一名”的結果。 

  不要讓臺灣之光成為臺灣孩子的惡夢,父母應該放下比較與求全責備的心。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