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大二膽解除軍管的意涵

2014年07月02日 08:5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為促進金門地區(qū)觀光,臺灣軍方昨天移交大擔島和二擔島(臺稱大膽島和二膽島)給金門縣政府管理,極富歷史意義。大膽島地形險要,相當具有軍事價值,當年曾是臺灣在國共內戰(zhàn)最前哨,1951年,蔣經國先生巡視大擔島后在石碑上提有“大膽挑大擔、島孤人不孤”墨寶。

  金門舊名浯洲,有1600余年歷史,因土壤貧瘠,受風患及歷代戰(zhàn)亂之苦;1915年立縣后才出現(xiàn)轉機,1948年12月10日臺灣“戒嚴令”,金門進入“戒嚴”;戒嚴時期各種管制,阻礙經濟發(fā)展,民眾所得偏低,直至1992年“解嚴”開放觀光,2001年2月3日啟動金門廈門“小三通”。

  據臺灣《旺報》2日發(fā)表評論說,從“解嚴”、開放“小三通”到大、二擔移交金門縣政府管轄并擬開放觀光,有幾點重要的歷史意涵。

  一是兩岸由對峙邁向和平:國共內戰(zhàn)期間、兩岸情勢緊張、硝煙四起;但兩岸自1987年開放探親后,無論在人流、物流、資訊流及金流均大幅成長。伴隨大陸經濟的崛起,兩岸經貿合作更加緊密。而大、二擔島裁軍,象征兩岸由對峙邁向和平與共榮發(fā)展。

  二是借力使力,發(fā)展金廈自由貿易區(qū):若說兩岸“小三通”是彼此的經貿試驗區(qū),則2010年兩岸簽署ECFA,更賦予兩岸經貿關系的法源基礎,也讓兩岸關系朝向正;l(fā)展。無奈服貿卡關、自由經濟示范區(qū)亦深陷“立院”、未來充滿荊棘、人民幣離岸中心亦遙遙無期。

  有鑒于此,評論以為,金廈二地水乳交融、語言相同、民風相親、禮儀相倚、文化相類、可說是最親愛的鄉(xiāng)親、也是最好的同胞。

  所以,金廈二地自“小三通”伊始,無論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均日趨勢絡;金門與廈門僅一水之隔,若能掌握兩岸開放交流的歷史契機,有效利用金門與廈門之間的特殊地理關系及濃烈的民族情感,先行建立為兩岸及東亞地區(qū)自由貿易的試點區(qū)域,借力使力,聯(lián)結與廈門,海西發(fā)展的機會,規(guī)劃為金廈自由貿易區(qū)、創(chuàng)造共榮發(fā)展。

  在技術上,金門適用臺灣的《離島建設條例》,只要賦予“境內關外”精神,則發(fā)展自由經貿示范區(qū)的復雜性遠低于臺灣本島。2009年本來就已經把金門定位為兩岸的先行示范區(qū);金門在“小三通”開放后,當地建設與經濟環(huán)境,已為發(fā)展成自由經濟示范區(qū)奠定良好基礎,只要臺當局再投以關注的眼神,是極為可行的。

  平情而論,金門目前已歷經“小三通”、“大三通”、《金門協(xié)議》、“陸客自由行”等兩岸政策先試先行點的良好經驗,成效有目共睹,也建立良好的互信基礎。金廈自貿區(qū)倘不幸失敗了,并不損及臺灣利益,其風險遠較以高雄或其他地區(qū)為示范區(qū)為低,成功則可擴展至全臺灣地區(qū)。綜合言之,在兩岸經貿合作陷入僵局之際,臺當局應可認真思考。

[責任編輯:李杰]

海峽時評
深度幕后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