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唯一在世弟弟回憶邱少云:他說會帶著光榮花回來
邱少云烈士四弟邱少華 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張炎良 攝
“那一天,他托人回來說想吃家里的菜,我趕緊給他做了兩個送過去,沒想到,他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回憶起最后一次見到二哥邱少云的情景,滿頭銀發(fā)的邱少華,突然陷入沉默。85歲高齡的他,是抗美援朝烈士邱少云唯一還在世的親兄弟。
低頭沉思了一會兒,邱少華向記者感嘆,“爹娘走得早,我們兄弟幾人四處給人干活糊口,能記得的事情太少,二哥26歲就走了!闭苏陆,坐在沙發(fā)上的邱少華老人顯得有些落寞。
在藕塘灣訣別
邱少華是家中年紀(jì)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個哥哥,邱少云排行老二。父母先后去世,邱少云四兄弟孤苦伶仃。“家里的叔叔伯伯幫我們兄弟幾個在外頭找活干”,邱少華說,大哥邱東云被地主拉去放牛,后來,三哥邱少全為生計也去為地主做長工,很少回家。
1945年,少年邱少華跟著二哥邱少云一起包了一塊耕地種稻谷。由于長期挨餓,那時的他瘦骨如柴,個頭只跟鋤頭一般高,大部分農(nóng)活便都落在了二哥邱少云肩上!岸鐚ξ液苷疹,重活累活都是他做。而且,他寧愿自己餓肚子也要多給我一些吃的!鼻裆偃A說,兄弟倆種地種了一年多,由于收成不好就沒有再種,于是以挖野菜、做長工為生。
“二哥為了糊口,干過很多活,泥瓦匠、木匠、地主的餐館跑堂……住的地方經(jīng)常變換,我們兄弟東一個、西一個,沒得法子!鼻裆偃A頓了頓,“后來二哥被抓了壯丁!彼嬖V記者,“當(dāng)時的銅梁,有很多穿軍裝的人,像一個大兵營!
得知二哥被國民黨抓走后,邱少華慌了神。即將被迫離開故鄉(xiāng)銅梁的邱少云托人回家告訴弟弟,想吃家里的菜。邱少華趕忙做了兩個菜送去藕塘灣給二哥,“人太多,我在人群中找到他”,邱少華沒想到,那次見面,竟成了永別。
1949年,四川解放。解放軍從壯丁營中救出了邱少云。同年12月25日,滿懷感激之情的邱少云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1951年3月25日,作為一名中國人民志愿軍,邱少云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52年10月,邱少云英勇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
“有一天,鄰居去趕集,在黑板上看到了二哥犧牲的消息!鼻裆偃A老人回憶,當(dāng)時他正在田間插秧,“你家邱少云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了”,這句話像刀子一樣插在邱少華的心頭。
“還是在藕塘灣那塊空地上,政府組織給二哥開了追悼會!鼻裆偃A老人眼神黯然。
唯一一封家書
奔赴朝鮮的前一天,邱少云給家里寄了封信。邱少云烈士紀(jì)念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封唯一的家書,是邱少云在一位戰(zhàn)友的幫助下寫的,“加入解放軍之前,他不識字”。邱少云在信中告訴家人,“前些日子,我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明天就要到朝鮮去打美國佬了!
離家之后,這封信讓家人第一次知道了邱少云還活著的消息。邱少華說:“被國民黨抓走后,不知道二哥是不是還活著,后來收到信,才知道他要去朝鮮!
“我在朝鮮多打美國佬,你們在家里要把分的地種好,多打些公糧,支援抗美援朝戰(zhàn)爭。”邱少云在信中說,“我決心殺敵立功,帶著光榮花回來看你們?姑涝,保家衛(wèi)國!”
而今,這封信陳列在重慶銅梁邱少云烈士紀(jì)念館。
“心在滴血,為你自豪”
“記者問你,有沒有啥子想對二叔說的?”邱少云大哥之子邱光兵將記者的問題翻譯成方言給邱少華聽。老人遲疑了一會兒,在嘴里喃喃自語,“我想對他說啥子?我想說,知道你在戰(zhàn)場上被火燒死了,我的心頭能舀起五碗血!”邱光兵向記者翻譯道,“舀起五碗血,這是我們的方言,我四叔的意思是,他的心在滴血。”說完這句話,他的眼眶泛起了淚花。
邱少云犧牲后,為緬懷他的英雄事跡,邱少云的故鄉(xiāng)更名為少云鄉(xiāng)。“為他自豪,但是這份榮譽是用生命鮮血換來的!毕氲骄W(wǎng)絡(luò)上有人竟用二哥的犧牲開玩笑,邱少華老人情緒變得激動,“說這種話的人,可惡!”
邱少云走的時候年僅26歲,“二叔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是精神財富。”邱光兵對記者說,二叔邱少云生前連張自己的照片都沒留下,“后來的圖片和雕塑,都是參照三叔、四叔的樣子設(shè)計的!弊鳛殂~梁區(qū)的一名基層公務(wù)員,邱光兵說,“憑自己的水平把工作干好,不能給二叔丟臉。”他向記者介紹,二叔邱少云的事跡也影響著后輩們,“三叔的兒子邱光忠參軍,后來在越南戰(zhàn)場立下了二等功!
邱少華曾在政府的幫助下三次赴朝紀(jì)念二哥邱少云。1982年夏天,朝鮮訪問團乘船來到英雄故鄉(xiāng)重慶銅梁看望邱少云家人,參觀邱少云烈士紀(jì)念館,并受金日成委托,為家人帶來了雨衣、人參酒等禮物。
“父母這一輩,現(xiàn)在只剩下我媽媽(邱少云大嫂)和四叔!鼻窆獗嬖V記者,每年清明節(jié),母親都會在室外擺上一桌子祭品,給二叔上香。邱光兵說,之所以在屋外祭拜,是因為老家的習(xí)俗,“二叔不是在故鄉(xiāng)離世的,他犧牲在了外頭。”(盧冠瓊 張炎良)
[責(zé)任編輯:李杰]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