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海報
一部《致青春》,感動幾代人。媒體報道稱,和電影中描述的那一代青年不同,也和“五四”時期的青年不同,當下,許多青年人因背負太重的壓力而過于“早熟”,以致喪失激情,年紀輕輕即世故老成。
這是一個頗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話題。青春的季節(jié),眾多70后、80后感懷過往之時,陡然發(fā)現(xiàn)飽滿的青春即將逝去,年少的夢想漸行漸遠,過去的種種憧憬被一次次證偽,生活變得現(xiàn)實而平庸,詩歌成了過往,吉他上落滿灰塵。羅曼蒂克式的情懷、阿甘式的夢想,在高房價的逼迫下,生活的重壓下,命薄如紙,吹彈即破。
這是一個時代的陣痛,是市場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帶來的理想割裂,是盛世之下個體虛無感的集體鏡像,是一兩代人繞不過的“苦逼”。享受改革成果的一代人,同時也是在改革中迷失的一代人。相較先輩于趙家良樓上放火、于牛棚里繪制藍圖的激情,他們少了青春的激動。自由率性的灑脫被主流社會的嚴肅教化,浪漫主義的情懷被處事法則所扼殺,千奇百怪的創(chuàng)意被千篇一律所定格。青年人身上失去了時代的烙印,失去了青春的棱角,變得過早老成,宅而乏味。
激情褪去,夢想漸遠。無數(shù)的城鎮(zhèn)青年把光陰消耗在漫無目的的工作中,無數(shù)的農(nóng)村青年把年華浪費在勵志的故事里,無數(shù)平常人家的孩子輸給了人家的爹卻仍癡心不改。為了父母、為了家庭、為了房子、為了國家,卻很少想到該為自己,該為夢想做點什么……這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悵惘的現(xiàn)實的一個維度。讓青年“有夢想、有希望、有奮斗”,這個社會顯然還有許多歷史和現(xiàn)實欠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