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戴綠領巾 老師們該反省

時間:2011-10-20 17:34   來源:中國臺灣網

  陜西西安未央區(qū)第一實驗小學為部分學生發(fā)放綠領巾,要求這些學生進行佩戴。據該校教師解釋稱,學習、思想品德表現(xiàn)稍差的學生沒有紅領巾,所以該校便為這部分學生發(fā)放了綠領巾以資激勵。(10月18日《華商報》)

  二十年前,綠領巾其實就風靡了一陣子,在我所就讀的工廠子弟小學,老師也曾恐嚇過同學,如果再不好好學習,就給大家戴上綠領巾,以示懲罰?蓻]想到,二十年以后,綠領巾居然還存在,居然還真有老師給學生戴上。

  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是,紅領巾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那么老師怎樣跟學生解釋綠領巾的來源呢?是冬青樹葉染成的,還是綠豆汁染成的?戴紅領巾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少先隊員的榮譽感、使命感?那么,戴綠領巾呢?孩子們會怎樣認為?就是為了赤裸裸地羞辱他們嗎?

  日本著名導演巖井俊二曾經說過,童年是殘酷的。人在童年時期,尚未學會偽裝,一切還都處在生命的原始、自然狀態(tài),人性中的惡會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與小伙伴們的交往過程中。

  在這一過程,老師倘若不但不加以引導,相反火上澆油,鼓勵互相羞辱、告密、揭發(fā),就會助長人性中的惡不斷膨脹,無論對戴紅領巾還是綠領巾的孩子們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紅領巾們可能從小就會因為學習成就優(yōu)異而感覺高人一等,及至成年,極易變得等級觀念嚴重、傲慢無禮同時又因為過度受老師家長溺愛而抗打擊能力較弱;而綠領巾們,從小在一種被人羞辱、仇視的環(huán)境中長大,往往又會自卑、充滿戾氣或是破罐子破摔。

  每個人都擁有不用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可能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心靈手巧,會做飛機模型,長大之后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技工;也可能特別有愛心,長大之后可以成為對人和善的護士或是銷售人員……讓每個因智力、出身都不同的孩子在成年之后都能自食其力、享受到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這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處。若這從小就以成績給孩子們分類,則既是對個人的不尊重,也是對日后社會分工的粗暴干涉。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提倡對所有的人都進行教育而沒有類的差別——即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之外;現(xiàn)代教育,則提倡以人文本、素質教育。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都在體現(xiàn)在著人本思想、平等思想,也無不在強調對學生個人生命、性格的充分尊重。遺憾的是,現(xiàn)在很多教育者卻不懂這個道理,粗暴地把自己不成熟的教育理念強加在孩子們的身上,這種所謂的教育,不是教育人心、育化心靈,相反,是在扭曲孩子們的純真。所以,給孩子們戴綠領巾,最應當感到恥辱、反省的是老師們,他們實在應該為自己有如此邪惡的想法并付諸實施的而羞愧萬分。(中國臺灣網網友:陳小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編輯:李杰

相關新聞

圖片